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气候变化问题在国内政治议程地位的突显,生态环境危及已经成为我国亟待解决的问题。作为一个未来文明转型的国家,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对破解我国前进中的生态环境现状、人口资源环境难题、经济社会发展困境等种种难题有决定意义。本文以31个省市自治区为研究对象,在ECCI为依据的基础上,根据指标体系构建基本原则,从生态环境、生态社会、生态经济、生态发展四个方面初步构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基于AS的量子遗传算法模型;最后对实证结果进行分析并得出相关结论。文章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通过对国内外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文献的进行了详细的梳理,重点总结了国内学者在生态文明建设的研究成果,对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研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评述。根据ECCI指标体系,从生态环境、生态社会、生态经济、生态发展四个方面,阐述了生态文明建设评价的深远意义。2.在生态文明建设相关理论研究基础上,根据权威性、科学性、可操作性、系统性、可比性和简明性六个原则,结合熵权分析与主成分分析分析对指标体系进行优化精简,构建了包含4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32个三级指标的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3.根据AS与量子遗传算法相关理论,构建了基于AS的量子遗传算法模型,对我国2012年31省市自治区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进行实证分析,并结合各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各一级指标评价值的进行聚类分析,得到如下结论:1)各省市自治区的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和一级指标水平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差异,与各地区的生态经济发展模式、产业布局和清洁能源结构、生态社会及地理位置有关;2)各省市自治区的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贴近度值表明我国目前的经济社会发展,一定程度上仍在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应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将生态优环境的优势转化为发展的优势,实现生态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互相哺育。3)将我国31省市自治区生态文明建设发展类型可简单归纳为均衡发展型、环境改善型、生态友好型和传统发展型四种类型,因地制宜采取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减轻经济社会发展对生态活力和环境质量的负面影响等积极措施,推进生态文明水平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