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采用正畸病例治疗效果评价指数对正畸矫治结束病例进行疗效评价,并与PAR指数进行相关性分析。以疗效评价指数的结果为基准,分别与8项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探讨对治疗效果的影响,以期寻找对治疗效果产生影响的因素,为正畸临床工作提供指导。
方法:收集138例正畸治疗结束病例,分别应用正畸病例治疗效果评价指数及PAR指数对正畸矫治完成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使用SPSS25.0统计分析软件:1.对两种指数评价的治疗效果进行Spearman相关分析。2.以应用正畸病例治疗效果评价指数所评价的结果为基准,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患者性别、是否拔牙矫治对疗效的影响;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安氏分类、矢状骨面型分类及矫治器类型对治疗效果的影响;Spearman相关分析年龄、依从性及满意度对治疗效果的影响。3.以各因素为自变量,以治疗效果为因变量,进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
结果:1.138名患者矫治术后正畸病例治疗效果评价分值为15.64±3.82,术后PAR加权百分比降低为73.74%±15.57%。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两种指数对疗效评价的关系,结果显示rs=-0.273(P=0.001),两种评价方法呈低度负相关。2.单一因素对正畸疗效的影响:性别、年龄、矫治器类型、不同安氏分类对于矫治效果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拔牙和非拔牙病例在正畸治疗效果上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差值1.286(95%CI:0.009-2.562);骨性Ⅱ类与骨性Ⅰ类、骨性Ⅲ类与骨性Ⅱ类间患者的评价得分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性Ⅰ类与骨性Ⅲ类间患者评价得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依从性与正畸治疗效果存在负相关关系rs=-0.320,P<0.05;患者自身满意度与疗效存在负相关关系rs=-0.324,P<0.05。3.多因素分析中,纳入多重线性回归中的依从性、患者自身满意度以及骨性Ⅱ类与骨性Ⅰ类相比对疗效评价结果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1.正畸病例治疗效果评价指数是一项能够客观反映正畸疗效的评价标准。
2.单一因素对正畸疗效的分析中:性别、年龄、矫治器类型、不同安氏分类不会对正畸疗效产生影响;是否拔牙矫治、矢状骨面型分类、患者依从性及患者自身的满意度会对治疗效果产生影响。
3.综合多因素分析,依从性、患者自身满意度以及骨性Ⅱ类会对疗效评价结果产生影响。
方法:收集138例正畸治疗结束病例,分别应用正畸病例治疗效果评价指数及PAR指数对正畸矫治完成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使用SPSS25.0统计分析软件:1.对两种指数评价的治疗效果进行Spearman相关分析。2.以应用正畸病例治疗效果评价指数所评价的结果为基准,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患者性别、是否拔牙矫治对疗效的影响;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安氏分类、矢状骨面型分类及矫治器类型对治疗效果的影响;Spearman相关分析年龄、依从性及满意度对治疗效果的影响。3.以各因素为自变量,以治疗效果为因变量,进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
结果:1.138名患者矫治术后正畸病例治疗效果评价分值为15.64±3.82,术后PAR加权百分比降低为73.74%±15.57%。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两种指数对疗效评价的关系,结果显示rs=-0.273(P=0.001),两种评价方法呈低度负相关。2.单一因素对正畸疗效的影响:性别、年龄、矫治器类型、不同安氏分类对于矫治效果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拔牙和非拔牙病例在正畸治疗效果上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差值1.286(95%CI:0.009-2.562);骨性Ⅱ类与骨性Ⅰ类、骨性Ⅲ类与骨性Ⅱ类间患者的评价得分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性Ⅰ类与骨性Ⅲ类间患者评价得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依从性与正畸治疗效果存在负相关关系rs=-0.320,P<0.05;患者自身满意度与疗效存在负相关关系rs=-0.324,P<0.05。3.多因素分析中,纳入多重线性回归中的依从性、患者自身满意度以及骨性Ⅱ类与骨性Ⅰ类相比对疗效评价结果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1.正畸病例治疗效果评价指数是一项能够客观反映正畸疗效的评价标准。
2.单一因素对正畸疗效的分析中:性别、年龄、矫治器类型、不同安氏分类不会对正畸疗效产生影响;是否拔牙矫治、矢状骨面型分类、患者依从性及患者自身的满意度会对治疗效果产生影响。
3.综合多因素分析,依从性、患者自身满意度以及骨性Ⅱ类会对疗效评价结果产生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