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由于近年来高血压性肾损害的发病率明显上升,由其导致的终末期肾病(ESRD)的发病率亦在增加,而现在对于本病中西医相关规律尚缺乏系统的研究,本课题通过对高血压性肾损害患者的中医辨证分型及客观指标进行观察统计,了解高血压性肾损害不同证型与客观指标的相关性,为中医辨证分型提供依据,为中医药防治高血压性肾损害起到一定的临床指导作用。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运用四诊,对131例高血压性肾损害患者进行辨证分型,记录BP、肾功能(Scr、BUN、GFR)、代谢指标(BMI、BG、UA、TC、TG、HDL-C、 LDL-C)、尿微量蛋白(mALB、β2-MG、α1-MG)、心脏彩超(LA、EF、LVDD、LVDS、 LVPW)等,并分析其辨证分型与以上指标的相关性,观察不同证型间客观指标的差异性。运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证型分布中,本虚证中肝肾阴虚证和脾肾气虚证所占比例最大,标实证中以湿浊证、肝阳证、痰湿证所占比例较大。②各证型的客观指标有一定的差异,肝肾阴虚证的尿mALB值、β2-MG值低于脾肾气虚组;肝阳证的尿mALB值低于痰湿证、水湿证、湿浊证,湿浊证的β2-MG值高于肝阳证、水湿证,湿浊证的a1-MG值高于痰湿证、水湿证;肝肾阴虚+肝阳证的mALB、β-MG值最低,肝肾阴虚+痰湿证的α1-MG值最低,脾肾气虚+湿浊证的mALB、β2-MG、α1-MG值均最高;CKD5期的mALB、β2-MG、α1-MG值均高于CKD1、2、3、4期,CKD4期的m-ALB值高于CKD1期;CKD2期的β2-MG值高于CKD4期,又显著低于CKD3期。③肝肾阴虚证的Scr、BUN值均低于其他三组,而GFR值显著高于其他三组;湿浊证的Scr、BUN值显著高于其他四组,且GFR值显著低于其他四组:脾肾气虚+湿浊证的Scr、BUN值最高,GFR最低,肝肾阴虚+肝阳证的Scr、BUN值最低,GFR最高。④各组的代谢指标数值基本处于正常范围内,气阴两虚证、脾肾气虚证和湿浊证的UA略高于正常;肝肾阴虚证的UA值低于脾肾气虚证、气阴两虚证;湿浊证的UA值高于肝阳证、水湿证;肝肾阴虚+肝阳证的UA值低于脾肾气虚+湿浊证、气阴两虚+湿浊证;CKD1期的UA值低于CKD4、5期。⑤各组的EF、LVDD、LVDS、 LVPW值均在正常范围内,LA值均高于正常;肝肾阴虚+肝阳证的LA低于脾肾气虚+湿浊证。结论:①高血压性肾损害的病机演变有一定的规律性,早期本虚证以肝肾阴虚证为主,常兼夹肝阳证、痰湿证,中晚期本虚证以脾肾气虚证为主,常兼夹湿浊证,单纯以瘀为主者偏少。②尿微量蛋白可作为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指标。③尿酸与肾损害正相关,是肾功能进展的危险因素;④高血压性肾损害均有心脏损害,且以左心房增大为主要表现,随着病程进展、肾损害加重,最终可引起左室肥厚、全心增大。④本研究采集的样本量有限,得出的证候与客观指标的相关性结果相对局限,有待于进一步扩大样本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