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制度的改革使得电力工业发生重大变革。近年来,智能电网技术的出现和应用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智能电网中的传感器和测量设备收集大规模数据。电力物联网通过记录用户的用电数据并发送到云平台,从而形成电力物联网大数据。电力物联网大数据为电力负荷预测、异常检测和供需平衡等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途径。如何应用大规模电力物联网数据促进和提高效率是智能电网中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通过使用智能电表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制度的改革使得电力工业发生重大变革。近年来,智能电网技术的出现和应用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智能电网中的传感器和测量设备收集大规模数据。电力物联网通过记录用户的用电数据并发送到云平台,从而形成电力物联网大数据。电力物联网大数据为电力负荷预测、异常检测和供需平衡等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途径。如何应用大规模电力物联网数据促进和提高效率是智能电网中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通过使用智能电表收集用户数据,我们可以有效地减少错误并最大限度地减少人为干预处理信息。本文通过使用交互式实时数据可视化和时间序列建模,开发和构建电力物联网数据可视化分析系统,来对收集到的用电大数据可视化分析,能够掌握用户的用电规律,通过构建ARIMA模型预测用电量,为用户节约用电提供有力的支撑,也为电力公司制定调度政策提供依据。本文所做的主要工作如下:1)根据实际的用电大数据,本文开发了一套基于R语言的电力物联网数据可视化分析系统,用于可视化分析智能电表采集到的数据。它使用plotly R包对电力数据可视化分析,使用的是R/shiny web服务器架构。2)电力物联网数据可视化分析系统对用户的用电进行分析预测,通过算法构建的ARIMA模型有自动调节的能力,可以根据用户输入的数据自动生成最合适的ARIMA模型,对用户中长期用电趋势也有较准确的预测。3)对系统的通用性和算法的自动调节能力的验证,首先在公共数据集内证明该系统的可视化部分和生成的ARIMA模型都是合适的,然后使用国内某公司的数据也证明算法构建的ARIMA模型的自动调节能力是很强的,能自动生成最合适的时间序列模型。4)电力物联网数据可视化分析系统完成用户每小时、天、星期、周、月的用电情况对比,使用户的用电行为变得清晰直观,促进用户调节自身的用电行为来实现减少电费支出。结果表明系统对用电大数据具有良好的可视化分析能力和较强的通用性,通过该系统制定的分析报告可以使用户掌握自身的用电行为,不同的时间序列用电数据通过构建的算法都可以生成合适的ARIMA模型。
其他文献
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的发展,使信息技术在工业领域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工业互联网可以使各种设备、生产线、控制平台、展示平台等越过系统的限制,实现互联互通,把信息技术融入到生产的各个过程中,极大地提升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从而提高效益。但是目前已有的工业以太网和现场总线技术采用标准不同,彼此一般不兼容,也无法与传统的IT网络进行互联通信。为了把现有以太网络改造以适应工业场景要求,实现I
2009-2011年进行洱海鱼类资源调查,结合历史资料及文献整理,洱海现存土著鱼类4科14种,土著特有鱼类2科2属5种;引进种5科16种,共计30种,同时分析了土著鱼类濒危原因,并提出了相应
核酸作为遗传信息的携带者能够提供大量的生物信息,特别是特异性核酸分子可以作为某些疾病的重要指标。在过去几年,核酸检测已经成了研究者们关注的热点。长期以来,尽管出现了许多核酸检测的策略,但仍然需要发展一种简单、快速的方法来对目标核酸(DNA或RNA)进行特异性的检测。DNA Walker机器是一种由短DNA链构建的人工分子机器,其高效的纳米自组装结构以及货物处理能力引起了研究者们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
斜流压气机作为介于轴流压气机与离心压气机之间的压气机形式,兼具两者的优点,符合来航空发动机的发展需求。为充分发挥斜流压气机的性能,需要探索先进适合的设计方法。反问
自从在生物体中发现压电性以来,人们对生物组织的力电耦合效应进行了广泛的研究,结果表明压电性是生物组织的一种基本属性,在生物组织的损伤自我修复等生理工程中具有重要意
轨道交通与沿线土地利用的互动关系研究有助于轨道交通线网的合理规划与沿线土地的合理开发.以深圳市轨道交通3号线为例,按照轨道交通的影响范围划分轨道影响区与非轨道影响
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TNF-α)作为介导多种炎症反应和免疫调节反应的细胞因子,与类风湿关节炎、炎症性肠炎等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近年来已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日常出行和城市建设都离不开公路桥梁的支持,在现代的公路桥梁施工过程中,桥梁伸缩缝技术得到了较广的应用,公路桥梁的伸缩缝施工质量将会对公路桥
受益于沪宁、京沪发展轴线的交通区位优势以及沪苏昆同城一体化,昆山市作为地区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正在由独立走向融合,并且由"中间城市"向"节点城市"转变,逐渐在上海国际都
华东电网对抽水蓄能电站需求较大,网内除上海无抽水蓄能资源、江苏抽水蓄能资源条件相对较差外,浙江、安徽、福建省抽水蓄能资源丰富且建设条件较好,通过合理布局、优化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