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以其悠久的历史伫立于世界之林,并拥有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美称。华夏文化绚烂多彩、渊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东亚文化丛林中的文化宗主国。56个民族拥有着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中华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祖先为我们后人留下的一笔宝贵财富。非物质文化遗产因其具有的非物质性和公共性,就决定了政府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中的主导地位,其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问题日益凸显,这引起了世界各国乃至社会各界人士尤其是社会文化学者、文化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在全球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大趋势下,虽然我国中央政府积极性很高,颁布了相关法规政策,但是作为具体进行保护措施的地方政府,仍存在一些责任问题,没有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保护和传承中切实地成为中坚力量。 马街书会作为首批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一种汉族民间曲艺盛会,距今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但由于政府保护工作起步较晚,政府责任还不明确,马街书会正在面临消亡的危险。因此,本文选择以马街书会作为案例,通过文献研究法以及实证研究法进行论述。本文总共分为五个部分。文章第一部分是对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现状等进行了梳理,并提出了一些专家学者对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对策建议。第二部分,本文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与特质、属性的分析,肯定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在此基础上,从实证出发,以马街书会为例,介绍了马街书会的概况,并且对近几年政府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的政策进行梳理和分析。第三部分,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具有的属性,依据适度政府干预理论和服务型政府理念,结合国家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出台的法规政策,提出政府应当承担的责任。第四部分,阐述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中由于政府责任不力导致马街书会面临的问题,并分析其中的原因所在。第五部分,为解决问题提出了通过明确责任主体与责任边界、构建非遗文化、建立有效保护传承机制、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创新传承内容方式和吸引社会组织参与等几点建议,力争在理论层面上为政府责任部门提供指导性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