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物质条件日新月异,人们思想观念逐步转变,将更多的注意力转移到自身健康,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体育锻炼中。体育锻炼有益于提高人们身心健康,体育也是我国学校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的重要因素。我国中小学课程改革突飞猛进,学校体育课程改革也包含其中,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观念渐渐被淘汰,新的思路不断涌现。当前,单纯的体育课和传统课间操已然不能满足学生体育锻炼需求。体育课主要以教学引导为主,学生锻炼时间不够,而传统课间操动作单调,内容枯燥,很难引起学生锻炼兴趣,也缺乏实效性。在国家要求广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保障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之际,大课间体育活动比传统课间操时间更长,内容更丰富,更满足学生体育锻炼需求,因此大课间体育活动便成为满足阳光体育运动要求的重要活动方式之一。为了全面了解太原市城区高中大课间活动现状,发现问题,分析影响高中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的主要因素,进而寻找解决方法,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为进一步贯彻国家政策,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全面复合型人才提供理论参考和依据。本论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观察法等研究方法,对太原市城区高中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其结果表明:(1)太原市城区高中基本按照国家要求,全面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虽然学校都落实较好,但由于多种因素影响,开展效果差异较大,且存在敷衍情况。(2)太原市城区高中生对大课问认识情况较好,有近90%的在校高中生基本知道大课间体育活动,但了解不够深入,需要加大宣传;对大课间态度比较积极,大部分学生都喜欢参与到大课间体育活动中,并且希望通过大课间体育活动来锻炼身体,调节情绪,缓解升学压力,丰富自己在校生活,只有少部分学生持无所谓或反感的态度。同时在调查中发现太原市高中男女生对大课间态度存在明显差异,需对特定人群进行正确宣传和引导。(3)太原市高中生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时间基本可以满足,每次大课间时间为20-30分钟左右,且学生出勤率较高。但是大课问体育活动内容始终较为单一,趣味性差,主要以广播操和球类项目为主,又因为学校受到场地器材的制约以及相关教师交流、培训不到位,不能积极开发选择符合自身条件的活动内容,导致部分学生不都能选择自己喜爱的活动内容,大大降低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实效性。(4)太原市城区高中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组织形式传统且单调,以全校集体做广播操或安排学生自由活动为主,偶尔有以班级为单位的运动竞赛。总体看组织管理落后态度较为消极,缺乏创新,没有完善的评价和奖励制度,无法做到科学有效的长期开展,也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5)影响太原市高中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因素是多样的,积极因素主要是国家相关政策法规对青少年健康体质的关注,对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提供有力保障;学生对体育锻炼的重要性认识程度逐步提高以及基层优异体育工作者的大力支持。消极因素是场地器材匮乏、组织管理和评价制度不完善、活动内容单一、校领导不够重视和观摩学习、科研活动少。(6)在当前教育体制下,大课间体育活动主要靠强制性政策要求在校学生参与体育锻炼,使得大课间体育活动单纯停留在学校,对于培养和宣传终身体育意识不利,升学压力会导致家长反对,因此使大课间体育活动没有与家庭体育和社会体育有机结合。根据太原市城区高中大课间开展情况提出以下对策:(1)资金、场地器材的保障;(2)选择开发合理的活动内容和组织形式;(3)建立科学的评价和奖励制度;(4)提高大课间相关的教师能力;(5)加强宣传,转变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