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诱致型群体性事件前馈控制机制研究

来源 :西南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lin1985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环境诱致型群体性事件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探讨,环境诱致型群体性事件现阶段在我国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群众基于维护基本的生存健康权利为目的而进行的集体抗争,二是暗含有政治民主权利认同和争取的环境分配正义集体行动。本文探讨和关注的重点在于前者,这也是目前社会上最常见也最容易引起关注的环境问题之一。文章的引言部分主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并对国内外相关的研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综述评析。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引入本文的核心概念和所要运用到的分析理论并构建了一个分析框架,试图把环境诱致型群体性事件的现象、发生机制、解决措施等纳入统一的框架中,理顺本文分析的逻辑。环境诱致型群体性事件是本文研究的核心对象,因此对其内涵、特点、类型的分析十分必要。而对前馈控制、整体性治理、风险管理等相关理论的述评则为下文的分析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第二部分至第五部分一共论述了两个关键问题。一是分析前馈控制在治理环境诱致型群体性事件方面的必要性;二是分析前馈控制在治理环境诱致型群体性事件方面的可行性,亦即具体措施的设计。从环境污染问题转化为群体性事件的过程中,风险是关键的中间变量,也是前馈控制机制设计的落脚点。为了弄清楚这两个关键问题,首先通过典型案例的引入对环境诱致型群体性事件的治理现状做全面的描述,接下来分析治理困境产生的原因,解困之道就在于建构和完善前馈控制机制。最后引入风险管理理论,试图通过基于风险的全过程动态的管理,构建完善的治理环境诱致型群体性事件的前馈控制机制。本文最大的尝试在于把环境诱致型群体性事件视作一个从“环境污染”到“群体性事件”逐渐转化的过程,并在其中引入风险的概念,将其作为环境污染转化为群体性事件的中间变量和关键因素。同时,以风险管理为基础,提出构建环境诱致型群体性事件前馈控制机制的具体措施,从而完成本文论证分析的全部过程。
其他文献
常规的COD测定方法耗时长、占地大、药剂消耗量高以及存在污染等问题,在实验教学中存在一定困难.本文利用专利产品(微波消解装置)改进COD测定方法,测定所用时间、占地面积、
【研究背景及目的】揭露犯罪,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生前溺死”还是“死后抛尸”代表着民事和刑事两种截然不同的侦查方向。提供正确的侦查方向,确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农村人口进人天津市,城市人口迅速膨胀,加剧了交通需求和交通供给之间的矛盾。另外,天津市交通还存在其他问题:城市交通结构不合理,城市道路设施和管理设施
我公司转向系列产品中,有如图1所示的U形弯曲件。在最初设计使用的钢结构模具上进行弯曲成形时,由于工件弯曲成形后回弹的原因,工件的口部尺寸总是不太稳定,而且总是在随着冲压次
伴随着我们国家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变频调速技术同以往相比较,已经实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转变了以往落后的发展状态,更加顺应自动化发展的理念和要求。在以
本文介绍了以单片机为核心数字实验系统的设计目的,简述了该实验系统功能、设计方案及应用效果。该实验系统制作、维护较简便,灵活性好,可靠性高,适合于高校电类专业的数字电
介绍一种角动量守恒综合演示仪.
传统的接触式测量方式由于接触应力将使得被测件变形,从而产生较大的测量误差。而衍射计量方法在测量缝宽、间隙、微孔直径及全场变形等方面有着高精度、非接触、高效率等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