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三类方位结构“名词性成分+上/里”、“谓词性成分+上/里”以及由介词介引组成的“介词+方位结构”为研究对象,考察现代汉语语言表达中三类方位结构中方位词“上”和“里”的隐现规律及其隐现的异同,并从韵律、语义、句法、语用等方面探讨制约“上”和“里”隐现的机制。本文共分四章:第一章主要总结前人研究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明确本文的研究对象、内容及意义,交代研究方法和语料来源。第二章按照能够与“上”和“里”搭配的成分的性质,将方位结构分为三类,分别探讨“上”和“里”在这三类方位结构中的隐现情况,进而发现“上”和“里”的隐现规律及其隐现异同。我们得出:A类结构“N/NP+方位词”中“上”和“里”有自由隐现、强制出现、强制隐去三种情况;B类结构“V/VP+方位词”中“上”和“里”只有强制出现一种;C类结构“介+N/NP+方位词”中“上”和“里”有自由隐现和强制出现两种情况,并且在同一类方位结构中“上”和“里”的隐现存在个别隐现差异。第三章主要分析制约“上”和“里”隐现的因素。首先运用韵律语法理论分析韵律对“上”和“里”隐现的制约,其次从方位词“上”和“里”本身的语义、方位词前成分的语义和动词的语义三个方面分析其对“上”和“里”隐现的制约,然后分析句法因素对“上”和“里”隐现的制约,主要考虑句法分布和前置介词的影响,最后通过对语篇中方位结构的统计分析,总结出共现成分、语境、主观化表达、语体、作家个人风格等语用因素对“上”和“里”隐现的制约。通过以上分析发现制约“上”和“里”隐现的因素并不是某一个单一的因素,其涉及到韵律、语义、句法、语用等多重因素的制约,并且这种制约具有层级性,但是语义因素起主要决定性作用。第四章结语,主要交代本文的研究结论以及尚未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