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性别差异的初中生地理学习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

来源 :信阳师范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taxx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育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依据学生不同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注重因材施教。然而目前大多数教师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学生的性别差异,开展基于性别差异的初中生地理学习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有助于教师明确影响初中男女生地理学习的因素,进行“因性施教”,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效果,完善地理教学理论,提升地理教学水平。首先,本文对国内外有关学生学习性别差异的研究进行了归纳总结,阐述了相关的概念和理论基础。然后,从个人、环境和行为三方面调查了初中男女生的地理学习状况。接着在此基础上,运用二元Logistics回归分析模型法分析影响初中男女生地理学习的因素。最后,综合初中男女生地理学习现状和影响因素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对策。具体研究结论如下:第一,初中男女生在地理学习中存在着明显的性别差异。这些差异表现在地理学习方式与地理和日常生活的联系中。例如在日常生活中,男生对日常地理事物的关注度和敏感度要普遍好于女生。在学习地理的兴趣上,男生对地理的兴趣比女生浓厚,但男生的兴趣呈现两极分化趋势。在地理知识应用度上,男生地理学习能力对地理知识应用度的影响也高于女生。第二,影响初中男女生地理学习的因素明显不同。学习动机、学习方法、学习兴趣、学习能力、旅游次数、父母受教育程度和地理教学模式对男生的地理学习效果产生积极的影响。学习自信心、学习态度、家庭年收入和就业方向对女生的地理学习效果产生积极的影响。第三,针对初中男女生地理学习现状和影响因素提出如下的教学对策。针对初中男生的地理教学对策:提高男生的地理学习动机;引导男生采用多样化的地理学习方法;激发男生的地理学习兴趣;改进班级的地理教学模式;帮助男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加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针对初中女生的地理教学对策:帮助女生端正地理学习态度;引导女生正确排解学习中的不良情绪;培养女生地理学习的自信心;帮助女生明确就业方向;加强家校合作,积极关注女生地理学习情况。
其他文献
伴随着我国入世,自由贸易区(Free Trade Area,FTA)对促进我国经济平稳向上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尤其是近些年来,我国政府越来越重视实施自贸区战略,当前我国的自贸区迎来“全面建设”的新局面。自十七大明确将FTA建设纳入国家方针以来,然后又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提出以周边邻国为基点,积极推进并全面实施FTA战略,有效利用多边协议,形成高水平贸易圈。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四中全会上,习总书记提出坚
学位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要求从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四方面来培养学生的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科学思维素养帮助学生运用生物学事实和证据,探讨和阐释生命现象与规律,审视或论证生物学社会议题。而KWL(Know-Want-Learned、知思学)模式借助KWL表格有利于学生主动建构知识和发展思维能力,是一种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新尝试。为调查KWL模式培养高中生
学位
“十三五”、“十四五”国民经济规划的提出以及地理课程标准的更新等均对中学生地理核心素养中的区域认知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中学生的区域认知素养内涵逐渐丰富,其地位也显得愈加重要。因此,本文展开高中生区域认知能力的进阶培养研究。研究主要概况为以下几点:第一,不同阶段高中生的区域认知能力目标培养结构主要从区域空间定位、地理事象认知、比较、联系和规划能力这五个要素建构。通过对不同阶段高中生的区域认知能力目标
学位
中考作为检验中学生学习情况的主要手段,不仅是教师平时教学成果的主要体现,也关系着各高级中学对人才的选拔。通过对中考物理试卷的分析,能够充分发挥考试的导向作用,指导教师的实际教学活动,使教师快速成长,正确把握新课改背景下培养人才的新要求。笔者以此为背景,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统计分析法和比较研究法对2017~2021年河南省中考物理试卷从试卷整体情况、知识模块考查情况、试卷质量分析以及题型特点等维度进
学位
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国内高校全面推进课程思政,通过主题式教学等多种方式,将价值塑造寓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中。然而,相比于大学生,高中生思想意识更为敏感,正处于价值塑造的关键时期,但目前高中阶段课程思政的研究还需深入。因此,构建一种面向高中地理课程思政的教学模式已成为推进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和迫切任务。本文基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具身认知理论和系统理论,运用文献研究法、文本分析法、课堂
学位
在新时代教育改革背景下,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和新高考评价体系对学生综合素质与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高考“3+3”模式的推行,进一步打破了文理分科的界限,增强了知识的内在联系。高中地理是一门文理兼备的学科,具有学科内容和学科基本思想方法的综合性特征。本研究选择以数学学科为例,将数学的基础知识与典型思想方法融入高中地理教学中,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思想分析地理图像,构建知识体系框架,提升综合思维能力。实现
学位
区域认知是《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版)》提出的四大地理核心素养之一,是当代高中教师必须着重关注并培养学生的能力。地理实践活动是借助实践的手段,推动学生积极参与探索并掌握相关地理知识的教学方式。地理实践活动具备的形式多样、动态灵活的特性对培养区域认知能力有着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梳理了国内外关于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活动的相关研究,建立了课题研究的起点,以地理新课标为研究背景,对不同类型的四所高
学位
随着全球化在教育领域的渗透,教育国际化趋势以及国际化知识在各个学科的普及更加明显。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教育一直在向世界化进程迈进,尤其是新一轮地理课程改革中,教材内容的编排和选定也更加注重与时俱进。《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版)》中要求,学生通过地理课程的学习,提升地理学科方面的品格和能力,从而树立家国情怀和全球意识。因此,在高中地理课堂中探寻地理学科内涵的国际视野内容,构建国际视野培养模
学位
为全面落实国家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教育部于2017年启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改革,新颁布的课程标准将过去的三维目标提升为学科核心素养。地理实践力作为地理核心素养的基本构成要素,是落实立德树人、达成培养目标的重要支撑和根本保证。地理实验教学是达成地理实践力培养的最重要途径,同时作为凸显地理特色的教学方法之一,其限制性小、可操作性强,教学形式活泼,更加适合当下高压力、快节奏的高中阶段。通过阅读大量文献
学位
新课标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实现思维渗透,使学生在增强思维辩证性的基础上更好地实现语言运用。但在实践教学中,高中写作教学往往以分数为导向,缺乏系统的写作训练,相对忽视辩证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缺乏实质性的提高。在此背景下,如何培养辩证性思维能力,并更好地实现在高考指向下的作文教学,成了学校与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从近十年全国高考作文命题入手,在分析高考作文试题特性的基础上,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