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研究苏珊·朗格的戏剧美学。朗格的符号美学思想在20世纪美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她在符号美学的框架下,对戏剧进行探讨。因此,她的戏剧美学具有一种大戏剧观的特征,与对于戏剧现象的具体个别的研究区别开来。 本文的上篇论述了朗格美学的哲学背景、师承渊源以及体系构成。朗格美学兴于20世纪50-60年代,它放弃了本体论美学对美本身的追问,借鉴了审美心理学、形式主义、表现主义等的美学研究成果,建立起符号美学体系。朗格师承怀特海和卡西尔,他们都是20世纪的美学大师。怀特海主要在思维方式上影响了朗格,卡西尔对朗格的影响则更为深入和全面,朗格在一些基本概念和具体阐述上直接承继了卡西尔,她的符号美学是卡西尔的人类符号学在美学领域的延伸。朗格美学主要包括艺术符号论、生命形式论、幻象论和直觉论。这四个方面分别论述了对艺术本质的定位、艺术本质的具体内涵、艺术的呈现方式、对艺术的观看方式。由此,朗格美学显示出严密的体系性,成为20世纪体系性美学的代表。朗格美学吸纳了人类学、自然科学、心理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它旨在建立一种心灵哲学。 本文的下篇论述了朗格的戏剧美学。它包括戏剧本体论、重要的戏剧形式、观众论三个部分。本文将戏剧与戏剧性、戏剧是什么与戏剧怎是进行了区别,认为朗格通过对动作、命运、情境的讨论,回答的是戏剧是什么的问题。朗格戏剧美学采取了一种整体性的、宏观的视野,这使它与讨论具体现象的戏剧美学区分开来。综合朗格的论述,可以得出一个对戏剧本质的定义:戏剧是以动作展示的命运。朗格对戏剧形式的论述是富有创见的,她突破传统的悲、喜剧划分,认为一部戏剧由悲剧节奏与喜剧节奏交织而成。这种判断不仅更符合戏剧的实际,而且有利于我们走出观念带来的误区,不必再在一些无谓的问题上消耗精力。朗格的观众论较为单薄,她仅仅站在表演的立场而不是观众本身谈论观众,并未意识到观众对于戏剧作为剧场艺术的构成性价值,这虽然避免了像萨塞那样以观众为戏剧本体的偏差,但对观众作用的认识明显是欠缺的。 无论在美学还是戏剧美学中,朗格都坚持以人为中心,探讨人的生命、情感和心灵,并力图为人超越自身的有限性而达至无限寻找道路,这是一个没有终点的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