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市场经济社会中,就业是微观经济实现均衡的标志之一,也是宏观经济稳定的基石和经济社会民生之本。因此,就业问题成为了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和不可推卸的重要责任。当前,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山东省作为中国的人口大省,面临着劳动力供求矛盾、就业结构性矛盾以及经济结构调整的压力,如何有效化解这些矛盾与压力,推动就业数量增长与质量提高,实现充分就业,是该省面临的严峻挑战和重要课题。在此背景下,本文研究的目的就是探讨如何在当前经济发展进入中高速阶段的新常态下,通过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最终实现山东省就业水平稳步增长,奠定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基础。文章以经济学的相关理论为基础,从山东省劳动就业总体状况入手,多层次、多角度解析了当前该省就业的现状与制约因素,提出了新常态下实现就业增长的路径选择,为有关政策制定者和研究人员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与借鉴。为此,本文在第二章中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对凯恩斯、刘易斯等人关于就业方面的相关理论进行了梳理、归纳,从而为后面章节的研究提供良好的理论铺垫。第三章对山东省劳动就业总体状况进行了评述。总体上看,山东省就业人口的规模、分布与其经济发展阶段、水平基本适应,但就业人口的区域结构、行业结构、受教育水平结构等方面存在的不均衡,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就业数量的增长与质量的提升。第四章对山东省就业增长的主要影响因素归纳为宏观经济、产业结构、教育与户籍制度等三类因素,并对其进行了理论与实证分析。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指出宏观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户籍制度的改革,对于提升就业水平都具有显著或潜在的巨大影响。寻求有利于促进山东省就业增长的政策措施是本文第五章探讨的主要内容。基于前面的分析与结论,结合山东省实际,提出了相应的政策措施,比如:创新设立就业创业省级政府层面协调机构:注重保护性开发“银发资源”;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加快城镇化进程;加强新型职教体系建设,打造大型知名职教集团等。论文从实际出发,采用动态分析、比较分析、多元回归分析、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山东省就业总体状况、影响就业增长的制约因素进行了系统和细致地研究。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宏观经济环境与山东省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文章最后提出了经济新常态下促进山东省就业增长的一系列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较强的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