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老年T2DM患者治疗现状与血糖控制及常见并发症发病情况。方法:1.入选病例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于大连市解放军第210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老年T2DM患者,选取资料完整并且符合要求的病例共513例,男性231人(45%),女性282人(55%)。2.由专科医师采用统一设计的表格进行数据录入,病例资料搜集、体检及检验结果。3.一般资料:年龄、性别、体重指数、糖化血红蛋白、既往史(有无高血压病、心脑血管疾病、血脂异常等)、病程及就诊时所用降糖、降脂和降压药物以及合并症情况。4.用SPSSl9.0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结果:1.降糖药物用药情况:单独口服降糖药26.7%,其中单药10.5%,两种以上联合用药16.2%;胰岛素应用73.1%,其中单独应用胰岛素20.1%,联合口服降糖药53.0%,未用药0.2%。其中口服降糖药物主要为α糖苷酶抑制剂——阿卡波糖占55.2%,伏格列波糖占5.8%。二甲双胍用药占26.3%。磺脲类药物中以格列美脲应用最多,占17.2%。2.患者Hb Alc均值为(8.70±2.05)%。Hb Alc控制达标即Hb Alc<7%的患者有100例,占19.5%。其中单独应用口服药物治疗的患者,Hb Alc达标率为43.1%,单独应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Hb Alc达标率为15.5%,口服药物联合胰岛素治疗的患者,Hb Alc达标率为8.8%。研究结果显示Hb Alc受病程、BMI、TC、TG、LDL、HDL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但年龄、性别及用药情况与Hb Alc的控制之间无明显关联。3.横断面分析T2DM急性、慢性并发症患病情况:常见的急性并发症有低血糖占16.6%,糖尿病高渗性昏迷占1.4%,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占1.8%。微血管并发症包括神经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其中神经病变占比例最高,为359人,占70%,糖尿病肾病次之,为168人,占32.7%,其中Ⅲ期患者占62.5%,Ⅳ期患者占36.3%,Ⅴ期患者占1.2%。糖尿病视网膜病变120人,占23.4%,其中背景期占51.3%,增殖期占48.7%。大血管并发症主要为心血管疾病,其中冠心病占比例最高,为158人,占30.8%。糖尿病患者合并高血压病,为359人,占70%。分析显示糖尿病合并症组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水平显著增高,与单纯糖尿病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入组分析的513例患者中,TC、TG、LDL、HDL、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达标率分别为58.5%,55.4%,30.8%,60.4%,33.7%,38.7%,62.4%。老年糖尿病患者的BMI、血脂、血压控制往往不理想。血压控制以收缩压控制情况略差,符合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特点。5.合并高血压用药中,单药应用有38.3%,其中以ARB/ACEI,占22.3%,血压达标率为33.2%。CCB次之,占12.8%,血压达标率为25.5%;联合用药有58.9%(其中以ARB/ACEI+CCB两种药物联合,为33.1%,血压达标率为45.8%。ARB/ACEI+利尿剂联合用药次之,占17.5%,血压达标率为48.1%);2.8%患者未用降压药物。6.血脂异常患病率为47.4%,血脂异常用药中单用他汀类占58.4%,血脂达标率为32.5%。单用贝特类占30.0%,血脂达标率为28.2%,两者联合用药占4.9%,血脂达标率为51.5%。有6.6%患者未用调脂药物。结论:1.老年T2DM中降糖治疗方案中,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所占比率最高。其中口服降糖药物主要为阿卡波糖、二甲双胍、格列美脲。2.老年T2DM患者血糖控制不理想,Hb Alc<7%仅为19.5%。Hb Alc的控制与糖尿病的病程、血脂控制情况、BMI密切相关。3.老年T2DM患者慢性并发症患病率较高,周围神经病变最高,糖尿病肾病次之。低血糖发生率为16.6%。4.老年T2DM患者体重指数、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收缩压控制达标率低。合并高血压降压药物的用药比率为97.2%,血压达标率为38.7%。降脂药物的用药比率为93.4%,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达标率为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