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工业化视角下:新加坡产业结构调整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wenjiang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众所周知,新加坡是一个国土面积狭小、自然资源匮乏的国家。它人口只有531万,国土面积仅为715平方公里,从建立至今也不过50多年历史。在2012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全球竞争力报告》中排名第二,其中外贸和投资总额名列第三;新加坡已成为世界第三大炼油中心、外汇市场和第五大金融中心,是世界上重要的新兴发达国家之一,这些成就被外界称为“新加坡奇迹”。国内外学者通过研究发现,新加坡的经济发展是建立在其能够抓住国际机遇,并在充分借助外国资本力量的同时及时调整产业结构的基础上。与此同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并形成了规模庞大、结构复杂的的产业体系。但三次产业结构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产业内部结构失衡,产业结构相对不合理等一系列问题。在新国际劳动分工形势下,中国又将面临来自劳动价格更为低廉的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竞争,当外资主动撤出中国进而转向这些国家时,中国应如何进行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转型才能保持经济的长期健康增长?纵观以美国、日本为首的世界主要工业发达国家,我们发现其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的调整是紧密相连的。这些国家的产业结构经历了制造业在经济体中的比重逐渐衰退,而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这一过程,学术界将其定义为“去工业化”。那么,新加坡在其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是否也经历了这样一个制造业逐渐走向衰弱的典型性去工业化过程,或是存在结构性去工业化现象。在其去工业化过程中,产业结构是如何升级转型的呢,它又将给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带来什么样的经验和启示?基于以上背景,本文试图以去工业化视角对新加坡产业结构调整历程展开研究,以期得到对中国产业发展的一些启示。本文主要采用了历史和逻辑相结合、比较与分析相结合、实证和规范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第一章,对本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进行了介绍,同时提出了将要研究的问题。然后对去工业化及新加坡产业结构调整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描述,并对将要阐述问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概括。第二章,首先阐述了新加坡的工业化历程,进而运用去工业化的一些指标对新加坡去工业化的特征进行分析,得出新加坡存在较为明显的结构性去工业化这一结论,随后描述了新加坡出现结构性去工业化现象的原因。最后,通过数据分析衡量结构性去工业化对新加坡经济增长及产业结构方面的影响。第三章,着重对新加坡在结构性去工业化过程中,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进行分析。这一章主要分为三部分,首先综述了促进新加坡产业结构调整的因素,接着叙述了新加坡产业结构发展的历程。最后,分析了新加坡产业结构转型对产业产值及产业劳动力的影响。第四章,概括了中国经济发展中产业结构所存在的问题,并在第三、四章的基础上,通过借鉴新加坡去工业化过程中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经验得出对中国的启示。第五章,本部分对本文的研究进行了总结性的归纳,并描述了这方面还有那些问题需要改善以及今后继续努力的方向。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呼吸康复治疗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9例老年AECOPD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44例和对照组45例。两组患者均参照指南常规
目的:探析吸入糖皮质激素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4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1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使用一般治疗,观
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新型的发展观,包含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林木种苗是林业建设重要的物质基础,也是确保林业建设成效的关键,在实现林业可
近年来,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房地产价格呈现快速上涨的态势,为了遏制房价过快上涨,政府推出了一系列的宏观调控政策,这些调控政策目前来说已经初步
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城市规划必须考虑到城市的发展和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的问题,其中,城市规划中的环境保护问题更是重中之重,必须受到城市规划者
大叶速生槐为新型高产、速生饲料新品种,加快饲料基地建设,解决日益增长的蛋白质饲料的需求,优化畜牧业品种结构,是未来饲料发展的大趋势。大叶速生槐是农牧业最具发展潜力的
25584名妇女宫颈糜烂流行病学分析王凯霞(徐州市妇幼保健所221009)关键词宫颈糜烂发病因素预防措施分类号R172R181.32R711.32宫颈糜烂是妇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且与宫颈癌的发生有着密切关系,为了解其发病规律,探讨
文章通过分析谚语中蕴涵的概率论思想,揭示数学与文化的关系,使数学知识注入人文社会科学气息,填补数学理论与生活应用的鸿沟。
现在,幼儿教育突飞猛进,朝着现代、立体、多元的方向发展。其中,环境也正在作为一种“隐形课程”,越来越多引起幼儿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们的关注和重视。幼儿园是幼儿学习、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