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通过收集长白山北部林区5个地点的140份粪便样本,结合世界粮农组织(FAO)推荐的9个微卫星标记,对5个地理种群中野猪的遗传变异水平、遗传结构、以及影响地理种群间迁移率的环境因子进行了评估。获得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本研究采用的9个微卫星位点均未出现明显的连锁现象,检测出等位基因数范围为6(SW857)~15(S0101)个,共检测到101个等位基因,且PIC值变化范围在0.625(SW857)~0.888(S0101),均大于0.5。因此,本研究采用的9个微卫星位点均为高度多态性位点,能反映野猪种群遗传现状;5个地理种群的平均等位基因数为6.978,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4.368,私有等位基因数在1(天桥岭种群)~11(穆棱种群)个,平均观测杂合度为0.785,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734。5个种群的观测杂合度的差异并不大,从期望杂合度来说,遗传多样性从低到高依次为天桥岭种群、汪清种群、张广才岭南种群、穆棱种群和珲春种群。5个局域种群的9个微卫星位点中,共有6个位点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P<0.05);在适于微卫星分析的TPM模型和SMM模型的假设前提下,对野猪种群整体进行瓶颈效应检测。结果表明,Wilcoxon双尾检验的P值均大于0.05,各种群并未出现显著偏离突变-漂变平衡状况,种群近期未经历遗传瓶颈;5个地理种群之间的FsT值在0.023~0.070之间,种群间遗传差异较小,但种群间的遗传分化显著(P<0.05)。AM0VA分析结果也表明,只有5%的变异来源于种群间,95%的变异来源于种群内。根据STRUCTURE的贝叶斯聚类分析结果发现,5个地理种群共分成2个遗传结构;使用贝叶斯法计算地理种群间迁移率表明,天桥岭种群整体呈现向外扩散的趋势,汪清种群与天桥岭种群之间的基因交流频繁。海拔、坡向、坡度和雪深4个环境因子中,坡向与迁入迁出呈现显著的相关性,野猪倾向于迁入东南坡的生境,这可能与野猪冬季生境选择以及季风方向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