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寒冷地区,混凝土抗冻融性不足往往是导致混凝土耐久性破坏的主要因素。尤其是混凝土在接触水的同时又受冻的环境下应具有较高的抗冻融性能,因此研究混凝土抗冻融性能是解决混凝土耐久性的关键问题。本试验首先通过研究不同外掺料对水泥砂浆力学性能和流动度的影响,决定混凝土的最佳配合比和外掺料的最佳掺量,进而研究不同外掺方式(单掺和复掺)对混凝土工作性能、力学性能和抗冻性能的影响。本实验并采用ASTMC 666-97(A)方法对混凝土试件抗冻融性进行评估。
得出结论如下:掺粉煤灰能够改善新拌混凝土的和易性,作为的外掺材料其早期活性较低,因而混凝土的早期强度不高,粉煤灰掺量越大早期强度降低就越明显。掺硅灰、纳米材料如(SiO2,Al2O3),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混凝土的坍落度;提高混凝土的早期强度,但对混凝土的后期强度影响不大。掺入不同的外掺料都能相对提高混凝土的抗冻性能。如:粉煤灰、硅灰和纳米材料如(SiO2,Al2O3)粒径级配各不相同,掺入混凝土中可起到填充效应,提高了混凝土的密实度,进而提高了混凝土的抗冻性。
硅灰中含有大量的不定型SiO2,与水泥水化产物CH反应生成C-S-H凝胶,使水化产物的粒径变小;同时也阻止其定向发展,使取向更有随机性,导致混凝土结构更加致密,提高了混凝土的抗冻性能。纳米材料如(SiO2,Al2O3)与水泥浆体中的Ca(OH)2反应,进一步改善了混凝土中骨料与浆体间的界面结构,同时由于纳米材料的填充效应和火山灰活性,在很多程度上改善了混凝土的密实度,提高了混凝土的抗冻性能。不同外掺料的掺入方式也影响着混凝土的抗冻性能。如复掺(粉煤灰、硅灰和纳米SiO2;粉煤灰、硅灰和纳米Al2O3)能够改善单掺对混凝土性能提高的单一性,更好的提高了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力学性能和抗冻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