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外掺料对混凝土抗冻性能影响的研究

来源 :河北工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junming123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寒冷地区,混凝土抗冻融性不足往往是导致混凝土耐久性破坏的主要因素。尤其是混凝土在接触水的同时又受冻的环境下应具有较高的抗冻融性能,因此研究混凝土抗冻融性能是解决混凝土耐久性的关键问题。本试验首先通过研究不同外掺料对水泥砂浆力学性能和流动度的影响,决定混凝土的最佳配合比和外掺料的最佳掺量,进而研究不同外掺方式(单掺和复掺)对混凝土工作性能、力学性能和抗冻性能的影响。本实验并采用ASTMC 666-97(A)方法对混凝土试件抗冻融性进行评估。   得出结论如下:掺粉煤灰能够改善新拌混凝土的和易性,作为的外掺材料其早期活性较低,因而混凝土的早期强度不高,粉煤灰掺量越大早期强度降低就越明显。掺硅灰、纳米材料如(SiO2,Al2O3),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混凝土的坍落度;提高混凝土的早期强度,但对混凝土的后期强度影响不大。掺入不同的外掺料都能相对提高混凝土的抗冻性能。如:粉煤灰、硅灰和纳米材料如(SiO2,Al2O3)粒径级配各不相同,掺入混凝土中可起到填充效应,提高了混凝土的密实度,进而提高了混凝土的抗冻性。   硅灰中含有大量的不定型SiO2,与水泥水化产物CH反应生成C-S-H凝胶,使水化产物的粒径变小;同时也阻止其定向发展,使取向更有随机性,导致混凝土结构更加致密,提高了混凝土的抗冻性能。纳米材料如(SiO2,Al2O3)与水泥浆体中的Ca(OH)2反应,进一步改善了混凝土中骨料与浆体间的界面结构,同时由于纳米材料的填充效应和火山灰活性,在很多程度上改善了混凝土的密实度,提高了混凝土的抗冻性能。不同外掺料的掺入方式也影响着混凝土的抗冻性能。如复掺(粉煤灰、硅灰和纳米SiO2;粉煤灰、硅灰和纳米Al2O3)能够改善单掺对混凝土性能提高的单一性,更好的提高了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力学性能和抗冻性能。
其他文献
桩-土界面的弱化是影响循环荷载下桩基承载性能的首要机制。循环荷载下桩-土界面弱化效应主要包括界面剪应力循环弱化、界面法向应力循环弱化以及界面砂土颗粒破碎机制三部分
雨水在人类活动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各个地区陆续出现了洪涝灾害,在科技高度发展的今天,城市建设者们不但要选择最优的城市建设方案改善人们的生活
随着近年来国内黄土隧道的大量修建,黄土隧道的修建设计指标及规范日趋完善,但对于浅埋大跨小间距公路黄土隧道的相关研究却很少见。本文依托武西高速公路桃花峪隧道,着重对黄土
本文通过对相关理论及计算模型的分析研究,根据目前我国高速铁路桥梁建设情况,采用双线桥梁及路基段线—板—桥—墩一体化空间有限元模型对博格板式无碴轨道这一无缝线路轨道
短肢剪力墙指的是墙肢截面高度与厚度之比为5~8的剪力墙,墙厚不小于200mm。目前工程中的短肢剪力墙,多是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材料特性及截面形式等因素的影响,这种结构存在
周期结构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在空间上周期性复合而成的具有带隙特性的结构。当弹性波的频率落在带隙范围内时,弹性波不能在周期性结构中传播;当弹性波的频率落在通带范围内时,
近年来地震发生频繁,从北岭地震、阪神地震、集集地震到我国2008年汶川地震2011年日本宫城地震,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其震中无一不位于断层附近,属于近场地震的范
论文首先回顾了我国铁路钢桁梁柔性拱桥的发展,简要介绍合福铁路合肥南环线经开区铁路钢桁梁柔性拱桥的设计与施工方案;采用大型有限元软件MIDAS/CIVIL2010建立全桥空间有限元
岩体的裂隙在岩体工程中无处不在,其强度、变形和地下水渗透性等力学特征直接影响各类岩体工程的设计、施工、运营和维护状况。目前,国内外对裂隙岩体的性状和渗流系统已经有
基于位移抗震设计方法是结构基于性态抗震设计最实用的方法之一,结构位移需求确定则是基于位移抗震设计方法理论研究中主要内容之一。等效线性化方法是将非线性结构体系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