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轨道交通作为城市交通方式的一种,在城市形态发展到一定程度时,能够改变城市资源聚集经济和聚集不经济的均衡状态,促进城市规模的扩大和发展的可持续性。虽然城市轨道交通的优势明显,但是由于投资巨大,运营维护成本高,单纯依靠票款收入难以弥补总成本,易造成轨道交通供给(数量或质量)不足等问题。解决收入和成本的矛盾有两种思路。一是成本控制,即控制城市轨道交通的投资和运营成本,这就需要控制轨道交通路网规模、降低设施设备的技术特性、减少各种物料和电力、人工成本。二是制度安排,不同城市根据自身特点采取了不同的制度安排,有的侧重政府提供直接财政补贴,有的侧重市场机制配置资源,有的侧重选择新的公共和市场供给边界采取公私合作,有的在市场配置资源为基础的情况下配套给轨道交通投资企业地产、物业等项目。成本控制可以降低城市轨道交通的全寿命周期成本,不同制度安排有利于解决城市轨道交通成本与收入的矛盾,两种模式都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上述两种模式在轨道交通发展过程中都发挥着积极作用,但是实践中往往都是单独进行,较少交叉。成本控制往往从项目前期开始,由政府主管部门或投资企业确定总成本目标,而后由项目建设和运营企业根据业务职责划分进行全寿命成本控制,控制手段包括战略成本管理、成本动因控制等。制度安排则由政府主管部门主导,确定好制度框架后吸引企业参与,有时甚至新设企业或者对既有企业进行改制,以适应新的制度安排。由于介入时机、承担主体等都明显不同,因此成本控制和制度安排没有充分融合。不管是成本控制还是制度安排,其效果都要通过最终的成本收入核算得以体现。由于城市轨道交通具有一定的经营性和销售性,因此无论国内还是国外,城市轨道交通都采取了市场化的运作模式。但由于同时具有明显的正外部性,在制度缺失的情况下很难将票款收入之外的正外部性纳入到城市轨道交通的收入范畴,这就造成城市轨道交通经过成本收入核算之后的投资和收益矛盾一直较为突出,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城市轨道交通的健康发展。为了把成本控制和制度设计两种模式建立起连接,使政府部门在制度设计时也考虑到对企业成本和收入的影响,本文以分析城市轨道交通全寿命周期各阶段的成本构成为出发点,通过引入战略成本管理中成本动因的概念,结合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和运营特点,总结出了影响城市轨道交通成本的八大重要战略成本动因,即路网规模、线路布局、建设运营经验、技术选择、员工绩效、全面质量管理、运力调配和政府协同。这些战略成本动因除了影响建设、运营成本,还会影响轨道交通运营企业的内部收益、外部社会收益以及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模式。同时,本文根据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管理体制特点,为城市管理部门设定了轨道交通制度安排的目标集,该目标集包括成本、收入和外部收益,城市政府部门根据该目标集进行针对轨道交通的制度设计。城市轨道交通的战略成本动因既影响轨道交通成本,也影响制度安排的目标集,这样战略成本动因就连接起了成本控制和制度安排。为了分析战略成本动因影响成本的方式和程度,文章利用层次分析法分析了战略成本动因影响成本和目标集的机制,并确定了各项战略成本动因影响成本和目标集的权重。为了探讨战略成本动因影响成本和目标集的动态机制,本文尝试性地引入了系统动力学建模方法,通过将系统动力学得到的战略成本动因影响成本和目标集的影响模式和权重,建立了战略成本动因与成本和目标集的动态模型,分析了战略成本动因对城市轨道交通成本、收入乃至社会收益的综合影响机理,能够为轨道交通企业成本控制和政府制定相关制度安排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