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阿尼玛卿—巴颜喀拉造山带位于东昆仑地区昆南断裂带以南,经历了较为复杂的地质演化历史,其地质演化对整个东昆仑地区也产生了重要影响。阿尼玛卿洋存在于早二叠世,早二叠世末阿尼玛卿洋的闭合使阿尼玛卿一带转入陆内活动阶段;巴颜喀拉三叠纪沉积盆地形成于早三叠世,晚三叠世晚期闭合成为造山带,三叠纪末该区发生了强烈的壳—幔相互作用,构造体制从挤压向伸展体制转化,大场金矿形成于该动力背景下。大场金锑矿床的赋矿围岩为中三叠统巴颜喀拉山群砂岩、板岩互层,含有大量有机碳,吸附了大量的Au,为后期热液成矿提供矿质。通过成矿深度计算(约为6km)、成矿流体来源探讨及与典型造山型金矿床对比,认为该矿床属于典型中成造山型金矿床,而叠加的晚期金(锑)矿化属于造山型浅成金矿。大场金矿床成因模型是:晚三叠世巴颜喀拉洋的闭合该区进入陆内造山过程,发生了强烈的构造、岩浆活动,岩浆热液沿断裂构造上侵,从围岩中萃取成矿物质,在条件适合部位聚集成矿。对矿区外围及深部进行了成矿潜力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