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应用评价理论的介入系统作为理论依据,并且结合语料库的研究方法,选取了中国和美国主流报刊中各30篇有关“一带一路”的新闻建立两个语料库并对其中的介入资源进行了对比分析,旨在探讨两国通过此类新闻报道构建了怎样的中国国家形象。通过使用UAM Corpus Tool语料库标注工具,对两个语料库中的介入资源进行了提取标注。最后可以得出中美新闻语料库中各种资源的数量以及占有比例。通过进一步分析不同介入资源的占比以及语料库中的具体例子,并且加以说明使用介入资源的原因和效果,最终可以得出树立了怎样的中国形象。介入资源的数量和比例反映出两个语料库中使用的介入资源的数量虽然不尽相同,但它们在占有率方面会有相似之处。分析表明,来自中国和美国的主流新闻报道通过应用各种介入资源,对“一带一路”倡议表现出不同甚至相反的态度。再结合语料库提供的各种数据展示和对比方法,本文得出结论:美方新闻中表明其他国家对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保持警惕状态,对“一带一路”做出了消极的评价,并且对其真实目的表示质疑,从而将中国塑造成了一个不真诚,不可靠不负责任的国家。而中方的新闻报道则体现出别国从“一带一路”中受益颇深,虽然会面临债务问题,但是从长远来看是利大于弊的,从而构建了一个无私,可靠,积极帮助其他国家的中国形象。“一带一路”倡议是我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行全方位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推行互利共赢的重要平台。其在全世界的影响力自然不容小觑,因此选取与此相关的新闻语料也具有时代意义。另外,大众媒体可以通过新闻报道传播与其相符的观点来影响公众,这在维护社会秩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通过对中美两国主流报刊中有关“一带一路”报道的分析,可以从中探究两国对此倡议的观点,进而研究两国从新闻报道中树立了何种不同的中国形象。从理论上来说,介入系统的使用与语料库的结合具有一定的创新意义。语料库标注的特点是准确且迅速,而且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直观地展现出结果。通过在语料库工具中对两国新闻中各种介入资源的自动和手动标注,最大程度上确保了介入资源的完整性。此论文的实际意义在于读者在了解了新闻话语的选择性和主观性特征后,会用批判的眼光来对待其他国家的新闻报道,从而不会轻易受舆论影响而失去自己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