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由抽象到具体、由深奥到通俗、由被少数人理解掌握到被广大群众理解掌握的过程,就是经过宣传、普及,使马克思主义适合广大群众需要,从而指导广大群众的实践。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既是一个历史过程和实践过程,也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通俗化、群众化的理论成果。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每一历史阶段上都存在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问题,可以说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中国共产党的永恒使命。1949──1956年,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也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时期,这一历史阶段亦不例外。研究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不仅可以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认识,还可以总结经验教训,从而为今天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借鉴。因而既有理论意义,又有实践意义;既有历史意义,又有现实意义。在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毛泽东选集》等马列主义经典著作的出版、新的教育制度的制定、新的社会制度的建立,使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备了新的条件。在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具体措施包括: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运用文艺作品进行思想渗透、提高全民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这一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特点有:中国共产党通过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行意识形态建设、围绕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实际任务开展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广泛进行思想动员来提升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感召力。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为我们今天实现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和启示:切实加强党的领导、紧密联系发展的实际与时代的主题、切实加强资源的整合与培育、不断注重载体的选择与适用、实现与维护人民的利益。不难看出,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共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工作是较成功的,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提供参考,因此值得仔细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