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时期中国豆腐的生产发展与地域空间分布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snxj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时期豆腐的生产发展在中国饮食文化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豆腐的生产发展和空间分布研究也属于历史地理研究的范畴。豆腐自西汉时期产生以来到清代末年,历经了两千多年的发展历史,其生产已经遍布了历史时期中国的广大地域空间。在历史上,豆腐产生于今安徽省淮南市,经过汉代、明代和清代三个时期的逐步发展,逐渐形成了以皖西、豫东、鲁西为核心的豆腐中心区——“鲁豫皖豆腐生产三角发源地”。从宋代开始,豆腐生产开始从这个豆腐生产核心区向各个区域大规模的传播。豆腐生产向各个地区发展传播的具体情况是:西汉至宋代,向华东地区传播;东汉至宋代,向华北地区传播,宋代至明代,向南方地区传播;元代至清代,向东北地区传播,明代至清代,向西北地区传播。各地区在各自传播的主要年限之外,在其余各时期也存在着豆腐生产传播的现象。从豆腐生产的传播路径上来说,可以分为三条路径:南传路线、北传路线和西传路线。南传路线主要是指宋代时豆腐生产从发源地带向南方地区传播;北传路线主要是指元明时期豆腐生产从发源地带向东北地区传播;西传路线主要是指汉唐宋时期豆腐生产从发源地带向华北地区传播和明清时期在这条线上继续向西北地区传播。这三条路线共同促进了豆腐生产在历史时期的中国的空间发展。在豆腐生产传播过程中,除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北民南迁、少数民族内迁、移民实边和民族融合等因素,也是促进豆腐生产快速、跨区域传播的一些特殊原因。从时空分布上来说,豆腐生产从汉代开始逐渐在华东地区和华北地区分布开来;唐宋时期,豆腐生产逐渐在南方地区和华东地区再一次扩展;元明时期,豆腐生产开始出现在了东北地区;明清时期,豆腐生产也逐渐发展到了西北地区。其中,宋代和清代是豆腐生产较快发展的时期,宋代时期发展较快的是南方地区的豆腐生产,清代时期是腐生产在全国各地快速发展的时期。所以,从空间上来看,豆腐生产总体上呈现出遍布各个地区、各个地方的态势,但也呈现出“东多西少”、“南多北少”的地区差异。究其原因,是各地区的民族存在着不同的生产生活习惯。中国历史上存在着传统的农耕区和畜牧区,这两大经济区的人民在生产和生活方式上存在着根本区别,也是历史时期豆腐生产在空间分布上的重要影响因素。从制作工艺上看,豆腐生产在泡豆和点浆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泡豆的时长与水温有关。所以,在泡豆时长上,不同地区和不同季节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在点浆上,豆腐产生之初,使用的凝固剂是盐卤,从明代开始出现了以石膏点豆腐的记载,从而在历史上形成了北方以盐卤点豆腐为主,南方以石膏点豆腐为主的现象。一些特殊地区还存在着交叉使用点浆剂的现象,如四川、湖南、湖北和江淮一点使用山矾叶;山西使用醋酸或醋淀;浙江、陕西使用酸浆;贵州、川南等地使用硫酸镁(硫苦、苦盐)等。不同的制作工艺也形成了不同的豆腐生产区,“南、北豆腐”两个豆腐生产区初步形成于明代时期。豆腐生产丰富了古代先民的饮食生活,并逐渐形成了豆腐饮食文化。在豆腐生产发展的过程中,从宋代开始各种豆腐制品不断推陈出新,多种豆腐制品出现在人们的餐桌上,各地区在豆腐菜品的烹饪方式上也形成了不同的特色。豆腐在养生、医药和日常生活方面的价值从宋代开始就逐渐被人们发现,尤其是豆腐在医药治病方面的价值,在明清时期人们已经有了较多的认识。豆腐在明清时期已经成为人们食药双用的食品,在豆腐食用的方式上在各地也各有特色,逐渐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豆腐饮食文化。
其他文献
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工作绩效对企业而言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员工的工作绩效是形成企业总体绩效的基石,用以衡量企业经营以及管理活动的成果。在当今多样化和不断变化的工作场所
在畜牧养殖中应用绿色畜牧养殖技术,能有效提高养殖质量和经济效益,受到了很多养殖户的欢迎.在各地区畜牧局,推广绿色畜牧养殖技术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要求工作人员有开放
目的探讨在硅胶假体隆鼻同时,取耳后筋膜行鼻尖塑形的方法。方法在37例鼻部整体塑形手术中,应用开放式切口,充分剥离鼻翼软骨,向上提拉重塑鼻翼软骨最高点,并取部分耳后筋膜
以一次自动站故障处理过程为例,探讨优化自动站故障排查方法及日常应急方法。
认真做好动物检疫工作是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畜禽养殖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但当前的动物检疫工作仍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问题,例如:防疫观念落后、动物检疫标准不明确等畜
畜牧业是我国农业产业中的重要成分,畜牧业在农村经济总量中占比较大,但是目前农村动物防疫现状不容乐观。本文分析了农村动物防疫现状和存在问题,为今后改善农村动物防疫工
猪传染性胃肠炎是由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接触性病毒性传染病,临床以仔猪严重呕吐、腹泻、脱水及高病死率为特征。猪传染性肠胃炎在集体化、规模化的养殖场中极
传染性胃肠炎是猪的一种常见的消化道传染病,在冬春季节温度变化较大时多发,感染后病猪会出现较为严重的腹泻症状,且具有极强的传染性,防控不及时会快速导致生猪大面积传染,
目前,在家畜口蹄疫疫苗免疫过程中时常有疫苗迟发性过敏反应引起家畜死亡的现象,不仅给养殖户造成经济损失,也给家畜防疫工作造成了不好的影响.如何解决口蹄疫疫苗引起的迟发
农村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体系在当今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同时这也是长期且艰苦的工作。它不仅可以有效促进农村改善农民生活条件、增加农民收入,还可以促使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