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冷战结束后俄罗斯外交战略形成过程中,地缘政治因素起了尤为突出的作用。本文着重分析俄罗斯外交政策理论和实践中反映出的地缘政治特性,并对其历史必然性和效果进行考察和分析,以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 国家的实力与其自身所具有的不可更改的地缘政治因素如地理位置、领土面积、气候、资源、人口等密切相关;地缘政治理论分析往往是一个国家制定外交战略时重要的理论依据和行动指南。20世纪经历了三大发展时期、形成了六大流派的地缘政治理论,对世界历史和人类文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俄罗斯因为有众多地缘政治思想与之相关而显现出其与地缘政治的特殊关系。 由于苏联解体和两极格局崩溃,俄罗斯遇到了复杂的地缘政治国际背景和自莫斯科公国以来历史上最大的逆向地缘政治变动,其安全形势受到来自西方、南方、原盟国以及本国内部四个方面的威胁,但俄罗斯依然拥有明显的地缘政治优势。在这种地缘政治状况下,俄罗斯确立了以强国思想和现实主义为主要特征,以“靠东稳南保西”为主要层面的地缘政治战略,其核心是“保障国家边界不受侵犯和领土完整,巩固俄作为一个大国和正在形成的多极世界中有影响的中心之一的地位”。俄罗斯国家外交以此为基础,建立起以“务实”为立足点,以“均衡”为目标,以“全方位”为谋得方式的理想外交范式,实施“三环”特色外交。俄罗斯外交中地缘政治因素因此凸显。 俄罗斯外交地缘政治特性凸显有其深刻的历史渊源和必然性。独特的地缘政治环境尤其是地理位置决定了俄罗斯民族永远困惑于“俄罗斯属于欧罗巴还是亚细亚,属于东方还是西方”这一地缘政治命题。对这一命题的不同回答使俄罗斯产生了三大社会政治思潮:西方主义、激进民族主义和欧亚主义。三大思潮的激烈交锋直接导致了独立之后俄外交政策的几次调整。今日,欧亚主义思潮由于更现实地反映俄地缘政治利益而成为主流的意识形态,俄东西兼顾的全方位外交由此而生。俄罗斯的外交传统也表明地缘政治因素永远是俄外交中的重要考虑,即使是苏联意识形态压倒一切的时期也是如此。 俄罗斯地缘政治色彩强烈的全方位外交取得了一定程度的积极效果;促进和保障国内经济建设;增强民族自信心和民族凝聚力;提升俄地缘政治大国地位;抑制民族分离主义和宗教极端主义的泛滥:客观上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地区层面和全球层面的和平与稳定。但是由于多种制约因素,这种全方位外交存在着先天不足:俄罗斯综合国力的极大削弱、独联体国家的离心倾向。西方国家对俄罗斯的不平等对待等等因素均使地缘政治因素凸显的俄罗斯外交的理想目标难以真正实现。俄罗斯应对北约东扩的举措表明了这一点。 “不知诸侯之谋不能预交”,这是研究此课题的应有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