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V纪录片:大众化叙事语境的创作——以《伴随世博的日子》为案例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ol_l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世纪90年代,DV摄像机进入中国百姓的生活,一批非专业的DV纪录片创作者手持小巧、灵便的摄像机“随心所欲”地记录着身边的点点滴滴。无意间,一种大众化的纪录片叙事语境诞生了。于是,纪录片的象牙塔里挤进了一群“草根拍客”,出现了一种新的创作方法。   进入21世纪,随着DV摄像机技术的不断完善和互联网、移动电视、网络视频技术平台的迅猛发展,DV纪录片创作者们的视野除了周围的生活琐事,还肩负起探寻生命的本真以及社会深层次问题的使命。他们通过简洁、生动、平实的叙事方式和追求本真、贴近生活语境,组接出既满足大众审美特征,又符合电影基本语言的一个个生动的“故事”,表达了对于社会的理解和情感的宣泄。   但是,目前国内对于纪录片创作的研究,大多集中在专业纪录片创作领域的理论知识和创作方法方面,而对于DV纪录片特性的研究,特别是叙事语境等方面尚存欠缺,有关DV纪录片的创作优势、方式方法以及未来的发展正是当下值得关注和探究的课题。   为此,本文试图以DV纪录片创作者的视角来研究DV纪录片的大众化叙事语境,着重探讨DV纪录片的特点以及优势,总结了如何利用DV创作出具有广泛社会价值的纪录片,并对中国DV纪录片未来的发展作以展望,为今后的DV纪录片创作提供借鉴。   在结构方面,第一章主要回顾和总结中国DV纪录片的发展以及当代中国DV纪录片发展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第二章主要阐释两个基本的定义和理论关系,介绍了大众化叙事语境出现后,DV纪录片的创作特点;第三章则重点对DV纪录片《伴随世博的日子》的创作进行了分析;在第四章,笔者结合Dv纪录片的特征和案例对它的大众化创作优势进行分析;第五章则是对中国DV纪录片的发展前景的展望。  
其他文献
关于记忆的研究结果显示,人们的记忆不但会发生遗忘,而且在外界刺激的干扰下会不自觉的发生改变。错误记忆是指当人们回忆出的事情是自己以前没有遇到过的或者说与真实情景存在
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一直是基础教育改革所关注的热点问题。然而在江苏省欠发达的苏北地区,存在着很多的民办学校,他们对于学校青年地理教师专业发展的关注确是很少。教
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兴起之后,如何学习再次引起了教育者的注意,成为教育领域内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佩帕特的建构论是在建构主义的基础上形成的学习理论。作为数学家、计算机
无业青年问题困扰社会已久,如何为他们提供行之有效的帮助是学界广泛关注的问题,对于正在接受继续教育的无业青年学习者来说,如何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及就业能
随着网络的迅速普及,大学生已经成为网络使用的主流群体,在价值多元、各类信息充斥的网络世界中,引导大学生良好的网络利他行为对预防大学生的网络偏差行为、帮助大学生培养良好
作业是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课程教学中的一个必须环节。传统的纸质作业形式存在着周期时间长、媒体刺激单一和缺乏个性化辅导等缺点。而随着网络的普及和远程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