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农贸市场的经营方式会逐步遇到发展的瓶颈,诸如因经营商户过多而越来越难对食品安全进行监管,食品安全准入制度不易推广;服务质量和消费环境无法跟上社会消费的需要;未经严格分级的产品在运输和经营的过程中损耗和浪费巨大;分销渠道过多,销售信息传导不畅,造成产销脱节,农民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不了解市场销售行情,盲目生产;农贸市场收入单靠场地租金的提高有限等诸多困境。在国家政策引导和扶持下,不少企业开始探索传统农贸市场向生鲜超市转型的道路,但在此过程中,生鲜超市在外部不仅要面临着传统菜市的直接竞争,需要时间培养消费者消费习惯等问题;内部经营、管理上存在的不足也是制约生鲜超市发展的主要因素,如何找到生鲜超市的盈利点,使其能够可持续发展是必须要解决的问题。通过分析国内外生鲜超市的发展和现有比较成功的经营生鲜超市的企业可以看出,经营生鲜超市最主要一点的是对产业链的重新整合,跳过批发市场的制约,直接实现产销对接;同时依托现代化的生鲜物流配送中心,对生鲜商品进行处理使其能达到进入超市的标准;在生鲜的配送过程中,还要逐步实现全程冷链,可以通过对生鲜产品的精深加工提高产品的价值,延长生鲜产品的销售周期。益民公司作为成都市农贸市场的建设者、经营者,又应该如何应对农贸市场的转型,找到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通过对本市农产品近几年来生产、销售情况分析我们发现我市农产品生产处于稳步上升状态,70%的农产品销售时依靠批发市场进行,销量上升幅度很大,结合人口上升预测我市今后10年食品消费都会处于快速上升阶段,这为生鲜超市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外部环境。该公司现有22家农贸市场,其中生鲜超市5家,其余为传统菜市,2012年下半年还将有2-3家生鲜超市开业。在实际经营过程中,生鲜超市虽然建立了良好的口碑,但盈利能力却一直不如传统菜市。究其原因主要还是由于引进农业专业合作社联营的模式本身销售能力的不足导致销售量上不去,重复配送、运营成本高造成生鲜超市利润下降。为解决这些问题,笔者建议该公司应进一步增加生鲜超市的点位,并逐步增加公司自营蔬菜的比例,在双流白家批发市场建立配送中心,创造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同时规范生鲜超市的经营运作流程,进而推动成都市生鲜超市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