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 中性粒/淋巴细胞比值、白细胞、和CRP在冠心病PCI手术中的应用价值目的:探讨不同动脉狭窄程度的冠心病患者血清中性粒/淋巴细胞比值、白细胞、C反应蛋白的水平,并通过观察三种指标水平的变化,分析其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方法:(1)收集经过冠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98例患者为病例组,并选择同期进行冠脉造影并除外冠状动脉发生病变的30例就诊者为对照组。(2)根据CAG检查结果分为:A组冠状动脉狭窄25~49%35例,B组冠状动脉狭窄50~70%32例,C组冠状动脉狭窄>70%31例;对照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阴性30例。(3)对比分析四组研究对象血清中性粒/淋巴细胞比值、白细胞、C反应蛋白是否存在差异,三种指标是否与Gensini评分具有相关性,是否是导致冠心病动脉狭窄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1)随着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加重,NLR、WBC、CRP和LDL-C水平也随之升高,四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2)经过相关性分析发现NLR、WBC、CRP与Gensini评分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R=0.569 P=0.000 R=0.669 P=0.000 R=0.514 P=0.000)(3)NLR(OR:3.675,95%CI:1.453~1.945),WBC(OR:1.343,95%CI:1.487~2.455)和 CRP(OR:2.689,95%CI:1.475~1.652)是冠状动脉狭窄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1.NLR、WBC、CRP与冠心病患者Gensini评分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2.NLR、WBC和CRP是冠心病患者的伴随指标,同时可能冠心病患者的动脉狭窄发生的危险因素。3.NLR、WBC和CRP可能成为临床评估冠心病动脉狭窄程度的参考指标。第二部分中性粒/淋巴细胞比值、白细胞、和CRP在冠心病PCI手术中的应用目的:探讨中性粒/淋巴细胞比值、白细胞、和CRP水平在冠心病(CHD)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前后血清变化情况及其与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3月在我院进行PCI治疗的30例冠心病患者为观察组,选取冠状动脉造影无异常的30例健康人群为对照组,观察两组血清中性粒/淋巴细胞比值、白细胞、和CRP血清水平的差异,分析PCI术后中性粒/淋巴细胞比值、白细胞、和CRP水平在不同时间段的变化情况。对冠心病患者PCI术后进行随访,根据是否发生MACE分为MACE阳性组和MACE阴性组,观察两组术前和术后不同时间段血清中性粒/淋巴细胞比值、白细胞、和CRP水平是否存在差异。结果:(1)PCI术前血清NLR、WBC、CRP水平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NLR、WBC、CRP水平于PCI术后24h明显升高(p>0.05),而于术后1周和术后1个月血清水平逐渐下降,术后1个月时血清指标低于治疗前(P<0.05);(2)经过随访发生有5例患者发生了 MACE,比例16.67%,观察两组不同时间段血清NLR、WBC、CRP水平变化情况发现,在MACE阳性组患者术前以及术后不同时段其血清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1)血清NLR、WBC、CRP水平,在冠心病PCI术后患者均升高,24h达到高峰,之后逐渐回落。(2)MACE阳性组血清NLR、WBC、CRP水平在PCI术前高,术后1周无明显回落,同时明显高于MACE阴性组。(3)血清NLR、WBC、CRP水平可能成为预测冠心病PCI手术预后的相关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