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晚清时人韩邦庆创作的《海上花列传》是晚清“狭邪小说”的压卷之作,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描写晚清上海社会生活的佳作。鲁迅、胡适、刘半农、阿英、赵景深、孟瑶、章培恒等人均对它大加赞赏,张爱玲更是耗费了她后半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研究推广它,将它改写为国语注译本,并译成英文,还亲自为这两个版本作序。然而这样一部重要的作品却一直未能得到研究界足够的重视,实为憾事。《海上花列传》诞生于十九世纪末的上海租界,它真实地描摹出了当时花街柳巷的点点滴滴,反映出了那个时代的鲜明特征。而整个文本从叙事手法到审美趣味上与中国古典小说的美学特点在一定程度上是相契合的。韩邦庆正是尝试用传统的叙事方式来书写他对一个新兴都市的认知与记忆,《海上花列传》的文本意义由此获得了多重性:既体现出新兴都市中的现代性因素的萌芽,又完成了对中国古典小说美学的一次回归。《海上花列传》所述人物庞杂繁多,上至文本主角即长三书寓的高级妓女及其相好的达官贵人,下至贵人们的仆人、妓院的相帮、娘姨,乃至街头“野鸡”。如此众多的人物以他们各自的社会身份和经济地位为标准,可将其大体上划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那些试图进入上海这个城市寻找一个立足空间的底层人物。以妓女赵二宝及其身边的同类人为典型,体现上海的物质世界和生活对他们的震撼和诱惑,并展示出这些底层人物在没有经济基础也没有特别的谋生技能的前提下,为融入上海所作出的种种努力及所付出的代价。第二类是已经开始融入上海社会的都市掘金人。他们一心一意地关注着如何最大限度地攫取金钱,满足自己的利益需求。商人是这类人物的典型代表,他们可谓是中国资本家的雏形。文本对他们为获得自身的商业利益所作出的努力在一定程度上给予了正面肯定。这也是对传统文化中的商业歧视的一种反拨。第三类是在上海和其他城市间游移的达官贵人和名士文人。这些人在经济上比较宽裕,他们到上海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娱乐消闲。文本着重通过这些人物体现了彼时上海物质的丰裕程度和人们生活的糜烂和奢华的程度,凸现了时人及时行乐的人生观。人物结局作为小说内在结构重要的构成部分,成为分析文本的亮点之一。文本中,长三书寓的拟家庭氛围给予了那些在此间出入的男男女女以无限幻想的空间。他们上演了无数或真或假的情爱故事。在这些故事里,妓女们憧憬着她们从良梦想的实现或是自立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