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早在20世纪,国际上有经济学家预言,中国的城镇化和美国的高科技将成为21世纪带动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引擎”。当前,小城镇建设也已成为推进我国城镇化进城的重要手段,同时加快小城镇的建设,有利于扩大内需,有利于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利于缓解大中城市的各种压力,有利于缩小城乡差异。可见,小城镇建设对于我国国民经济的良性循环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在对小城镇的定义界定,以及小城镇功能的基础上,引入四种对小城镇建设具有重要指导作用的理论,即自然资源禀赋、比较优势、城乡一体化和循环经济理论。从理论与现实两个层次分析小城镇建设的意义,并针对湖北省小城镇建湖北省设过程的现状及出现的问题,借鉴国内外小城镇建设的经验,给出几种适合不同地区小城镇建设的可选择、可操作模式,在这几种模式中提出了湖北省的特色建设方法。同时给出了政策建议,力求探索出湖北省小城镇建设的科学之路。全文共分为6部分:第一部分:概述了本课题的研究目的、背景及意义,以及国内外小城镇研究的现状,提出本文的研究思路、研究的技术路线和可能创新点。第二部分:主要是针对小城镇建设的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进行探讨,先是对小城镇的定义界定,对小城镇的功能分析,紧接着介绍小城镇建设过程中具有指导作用的四种理论,最后在理论和现实方面介绍小城镇建设的意义。第三部分:针对湖北省小城镇建设过程中的现状及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设过程中的问题。第四部分:在小城镇建设理论的基础上,对于湖北省各地的不同发展状况、资源禀赋、区位等特点,给出四种适合湖北省小城镇建设的模式,并在各个模式中给出湖北省的适合区域,国内外可借鉴的经验,以及湖北省的特色建法。第五部分:遵循小城镇和城镇化发展的规律,依据小城镇与个方面因素协调发展的原则,针对湖北省小城镇建设中出现的问题给出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议。第六部分:结束语,本部分主要是针对全文进行回顾与总结。本文重点探索湖北省小城镇建设的模式,从实际出发,注重小城镇的经济内容和社会综合效益,通过有效地政策指导,使小城镇建设成为湖北区域经济的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