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作为腈纶产品最大的消费市场,随着腈纶产量的大幅度增加,产生了大量的腈纶废料。腈纶废料不能解聚、不能热压成型,也不能作为燃料使用。目前处理腈纶废料的主要途径是将其完全水解,其水解产物可用于制备纺织工业的上浆剂、高分子吸水树脂、油田用泥浆处理剂、聚合物阻垢剂等。作为研究对象的腈纶废料大部分是腈纶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丝、废液。有关腈纶完全水解的原理性研究早在二十一世纪初俄国科学家Arkady D.Litmanovich已经在其论文中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但是将腈纶纤维进行部分水解,以此改善其吸水性能的研究较少。2007年,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八研究所对聚丙烯腈纤维碱法部分水解机理进行了研究,运用价键理论分析了氰基的水解原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聚丙烯腈纤维碱法部分水解的反应机理推测,并用红外光谱法进行了验证。本课题在此基础上,运用红外光谱法对碱法水解过程中.CN向一CONH2、-COOH基团的转化过程及转化程度与水解时间、水解温度、水解液中醇类百分含量以及在水解液中加入不同醇等各水解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究,通过大量实验发现对废弃聚丙烯腈进行碱法水解改性后,纤维的吸水性提高,虽能保持纤维形态不变,但是纤维的可纺性能变差,实际应用困难。为了提高废弃聚丙烯腈的实际应用价值,本课题改变了以往先改性后织造的传统研究思路,先将废弃聚丙烯腈利用非织造技术制成非织造布,然后对非织造布进行水解改性,这样克服了水解后纤维不易织造的弊端,同时,织物的水解也比纤维的水解更容易获得理想的产品。本课题在实验过程中所采用的织物为针刺非织造布,通过实验手段研究了聚丙烯腈针刺非织造布的吸水性、织物力学性能、织物面密度和织物透气性与水解时间、水解液中乙醇百分含量、水解温度等水解变量之间的关系,并制成了具有一定吸水性、较好强伸性的改性织物。一种新产品新技术的研究最终价值的体现是要得到合理应用、服务于实际生产,为了提高本研究课题的实际应用价值,论文的最后章节对吸水性废弃聚丙烯腈针刺非织造布的应用进行了可行性分析,并大胆提出了在农业生产和城市垂直绿化领域的应用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