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散文素有“美文”之称,它的美丽体现在如诗如画的意境,清新隽永的语言,自然纯真的情感,睿智诙谐的情趣,独特深刻的见解,灵活多姿的形式以及以上一切优秀因素融会而赋予的整体美感。因此散文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标本,既是培养学生语感的重要阵地,又是学生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散文教学一直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其教学的成败直接关系到语文教学目标的达成。散文究竟应该怎样教?本论文从文本细读理论中受到启示,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分为三章进行论述。第一章散文教学的现状分析。本章包括散文概念的界定、当前散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分析三个部分。先是界定了散文的概念,点明论文中的散文指的是狭义散文,即那种以记叙或抒情为主,取材广泛、笔法灵活、形式自由、篇幅短小、文情并茂的文章。其次列举了当前散文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体现在三个方面:文本解读方面存在的两个极端-----以统一的“标准答案”代替学生的个性化解读和脱离文本主旨的个性化解读;在散文教学目标的设计中,很多教师由于过分关注学生独特的感悟和体验,而忽视了学生对散文文本整体的领悟;教学方法方面存在的问题,包括对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误解以及游离于散文文本之外的拓展迁移。最后理性地分析了造成以上问题的原因,并归纳为应试训练造成的机械解读,误读新课程理念,教师文本解读理论知识的陈旧与缺失和过分依赖教学参考资料而缺少对教材的研读。第二章文本细读对散文教学的价值。通过上一章的分析得出散文教学需要寻找一个新的理论平台,而文本细读作为一种有效的阅读观,是新课程理念在散文教学实践中的体现。将文本细读理论引入散文教学,或许可以帮助我们解决以上问题。在本章中首先阐述文本细读理论,在阐释“文本”和“细读”两个定义的前提下分别阐述了新批评理论的文本细读和课程语境下的文本细读。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课程语境下的文本细读借鉴了新批评理论的精华,更加具有包容性,并将目的和主旨锁定在阅读教学中。所以本论文的“文本细读”即是在课程教学语境下来使用的。主要指细读主体调动视觉、听觉等多种手段和各种视角,融入自身独特的情感体验来走进文本,从字、词、句等言语材料的入手,细致、精确、全面地分析文本,从而实现对文本意义深入、透辟的解读。其次,论证了散文具有适合细读的文体特征,即真挚而透明的情感、含蓄而蕴藉的意境、优美而多姿的语言、形散而神聚的特质。最后论证文本细读对散文教学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它不仅可以解决当前散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实现课堂上的有效教学,还可以帮助学生获得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形成自己独立的价值判断。所以说,文本细读理论适用于散文教学,将其引用到散文教学中既具备可操作性,又具备有效性,是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和探索的。第三章文本细读在散文教学中的实践策略。再好的理论也要落实到实践层面才会有研究的价值,文本细读也不例外,因此本章着重论述了如何将文本细读运用到散文教学中,结合散文文本的特点,从宏观到微观提出了从语境、情感、语言、细节四个方面入手进行细读。第一节是细读语境,先是论述了散文文本的细读教学要立足于文本的语篇语境,关注文本的情境语境,联系文本的社会文化语境。此外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语境意识,构建和谐的课堂语境。第二节是细读情感,从作者情感的还原和学生情感的移入两方面进行了论述。第三节是细读语言,主张以语义分析法为基础,感知语言中的张力,关注文本中的变异语言和模糊语言。第四节细读细节,从文本中的矛盾和空白入手来深入挖掘文本。在细读中运用了想象、还原、比较、语义分析、填补空白等方法,并结合实例论证了将文本细读运用于教学将使散文阅读更具生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