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老年心血管病研究所 心房颤动(房颤)以其随年龄逐渐增高的发病率和致残致死率成为新世纪防治心律失常的重要课题。目前房颤基础和临床研究成果表明,大部分阵发性房颤(PAF)是由局灶性异位搏动触发和维持的。随着临床标测技术手段提高,已明确触发局灶性房颤异位搏动主要位于肺静脉、上腔静脉以及界嵴等部位。PAF的异位兴奋灶有70%~90%以上来自于肺静脉内、由左心房心肌延伸围绕形成的肌袖组织。临床上对肺静脉肌袖实施射频消融可治愈部分阵发性房颤,也证明了肺静脉肌袖在部分PAF启动中的主导地位。临床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老化是AF发生率大幅度增加的主要原因。然而心房老化与房颤发生发展关系的研究目前很少。老化对人或动物肺静脉组织结构及电生理特性的影响亦未见有研究报告。通过对比研究老龄和成年犬肺静脉肌袖电生理特性,为老化是否是AF发生的主要或独立危险因素提供实验证据,对AF的综合防治意义重大。 本研究采用经导管房间隔穿刺心房和肺静脉标测技术,对比观察老龄犬和成年犬肺静脉、上腔静脉、左房、右房、以及冠状静脉窦的电生理特征,及各部位AF的诱发阈值。结合肺静脉肌袖和左房肌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