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王朔是一个具有特殊时代意义和文学价值的存在。无论是上世纪“顽主”王朔的“痞子文学”所引起的“喧嚣与骚动”,还是新世纪后“北京老王”所带来的“后王朔”时代没落的感喟,王朔都主动或被动地参与了当代文学史整体性和开放性的建构,并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新世纪之前关于王朔及其作品的研究,在文本内主要是围绕调侃、反讽、口语化的语言风格及反叛的精神特质,在文本外则主要将王朔置于大众文化、消费文化、商业化写作的研究背景之下,作为一种文学现象或文化事件来进行分析。新世纪之后,王朔的小说一反“顽主”游戏人生的姿态,转而对极端个人化的生存体验和灵魂世界进行解读。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创作转型,在转型的背后王朔的创作理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对于新世纪文学具有怎样的研究价值,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深入分析。但当前学界对于王朔的创作转型论述甚少。本论文采取比较研究、综合研究、分类归纳、文本分析与作家创作背景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叙事学、文艺心理学等研究角度,以王朔后期小说创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对比其前期作品,用发展的眼光,对王朔后期小说创作的转型进行探索分析。本论文主要分为三章。第一章从对王朔小说叙事方式的分析入手,对照王朔从“为读者写作”到“为自己写作”这一创作理念的变化,在人物形象的塑造、叙事语言的特点、叙事视角的使用、叙事口吻的选择四个方面对王朔的前后期小说进行比较分析。第二章是本论文的论述重点,主要是在前一章叙事分析的基础上,从创作内容的角度研究王朔前后期小说的转型。从王朔后期小说对读者和大众文化的“背叛”、文学审美意识的提高研究王朔对“纯文学”的回归;从王朔后期小说对复杂人性与精神世界的建构、对生死终极问题的探寻研究王朔对人文理性的回归;从王朔后期小说对父子人伦、爱等伦理道德的回归,对人类生存困境的体验书写及对儒释道传统文化理念的认可,研究王朔对传统人生价值观的回归。第三章是将王朔的创作转型置于新世纪文学的研究背景之下,探讨王朔的创作转型对于新世纪文学的价值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