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音乐课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对素质教育的推进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至关重要,通过音乐艺术形象的感染,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表现力,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并获得快乐的体验才是教学的真正目的。歌唱教学在小学音乐课中的应用和实施,是具有教育性和普及性的,而这就要求我们教学,应该要以学生为中心,促使学生的充分发展。但在当前的小学歌唱教学现状中,依然存在灌输式教学、缺少对学生心理的关注、教学形式过于单一导致学生兴趣不高等问题,与教学目的相背离,严重阻碍了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不利于歌唱教学的前进发展。为了有效地实施歌唱教学,应当遵循中年级学生的发展规律,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生理表征,还要关注他们的心理特征,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歌唱能力和音乐审美能力,促进学生的情感表达和自身体验,实现歌唱教学的目的。本论文所研究的小学中年级音乐课歌唱教学,基于三维目标,关注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注重学生的基础知识和能力的奠定,情感表达能力的提升和多种方式的体验感受,着力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氛围,对小学歌唱教学进行探究与思考,可分为以下四个部分:一、围绕三维目标论述了小学歌唱教学的培养目标,总结知识、情感、方法三方面的不同作用,并以歌唱生理和心理的特征提供理论支撑。二、采用调查问卷和访谈法,以教师和学生为调查对象,深入实际中了解歌唱教学现状,明确学校的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继而从课程安排情况、职业的热爱程度、师资配置情况、对课标的认识程度、课后反馈等对教师课堂教学情况进行调查,从喜爱音乐的程度、对课程的满意程度和学习效果对学生课堂学习情况展开调查,结合调查数据结果发现问题并展开思考。三、从自身歌唱经验出发,结合中年级学生特点,围绕歌唱技能、情感表达、体验方式三方面进行教学实施:首先从歌唱姿势、呼吸、发声、咬字等方面入手,结合中年级学生的生理特征进行基础教学,声带发展状况决定音域的高低,肺活量的大小对呼吸练习要进行有效控制等;其次根据选曲、对歌曲的感悟和理解和歌唱情感的控制进行思考设计,从速度、音色、力度的演唱处理角度和歌唱者自身的角度把握情感;最后以节奏模仿、游戏体验、体态律动等方式丰富课堂教学,寓教于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四、针对调查结果和教学实施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刻反思并提出一些教学建议。歌唱教学能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提升情感的表达,丰富自身的体验。随着教育改革和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作为一名小学音乐老师,应当明确小学歌唱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快乐中歌唱,自然地歌唱,而不是灌输式的教学。在教学中理论知识要有的放矢,方法要行之有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多地关注他们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状况,关爱他们内心的真实感受,提高学习兴趣,才能保证歌唱教学的有效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