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描述四川省三级综合医院临床医护人员危急值报告知识、态度、行为现状;2.探索四川省三级综合医院临床医护人员危急值报告知识、态度、行为间的相关性;3.探索影响四川省三级综合医院临床医护人员危急值报告知识、态度、行为的因素。对象与方法:使用自行设计的危急值报告知识、态度、行为调查问卷,采用目的抽样的方法,调查四川省8所三级综合医院临床医护人员1640人。使用SPSS19.0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描述和分析。结果:1.危急值报告知识1)四川省三级综合医院临床医护人员危急值报告知识条目满分65分,本研究调查人群得分47.03±9.27分。得分处于高等水平的占65.1%,处于中等水平的占34.3%,处于低等水平的占0.6%。2)危急值报告知识得分最低的三个条目分别为:“不同人群应设定不同危急值界限”(1.06±1.129)、“卫生部颁布的《患者安全目标》,其中相关危急值报告的要求”(2.99±1.099)、“危急值报告的质控与考核制度”(3.01±1.016)。3)单因素分析不同年龄(p<0.01)、不同工作年限(p<0.01)、不同学历(p<0.01)、不同科室(p<0.01)、不同用工性质(p<0.01)、不同职称(p<0.01)、是否接受过危急值报告培训(p<0.01)的医护人员间危急值报告知识得分有统计学差异。多因素分析显示工作年限是影响危急值报告知识得分的主要因素。2.危急值报告态度1)四川省三级综合医院临床医护人员危急值报告态度条目满分75分,本研究调查人群得分62.18±5.70分。得分处于高等水平的占98.3%,处于中等水平的占1.7%,无人处于低等水平。2)危急值报告态度得分最低的三个条目分别为:“领导的认同和赞许能提高危急值处理工作积极性”(2.00±0.834)、“相比较于危急值处理,更喜欢做正常值调节”(2.50±0.995)、“由其它医护人员代理完成危急值处理不会影响结果”(2.70±1.068)。3)单因素分析不同年龄(p<0.05)、不同工作年限(p<0.01)、不同学历(p<0.01)、不同科室(p<0.01)、不同岗位(p<0.01)、不同职称(p<0.05)、是否接受过危急值报告培训(p<0.01)的医护人员间危急值报告态度得分有统计学差异。多因素分析显示影响危急值报告态度得分的是危急值报告知识和医护岗位。3.危急值报告行为1)四川省三级综合医院临床医护人员危急值报告行为条目满分80分,本研究调查人群得分66.01±7.486分。得分处于高等水平的占94.1%,处于中等水平的占5.9%,无人处于低等水平。2)危急值报告行为得分最低的三个条目分别为:“对危急值处理的效果进行自我评价”(3.48±0.965)、“对自我危急值处理流程和方法进行反思”(3.50±0.991)、“学习《患者安全目标》内容”(3.52±1.005)。3)单因素分析不同年龄(p<0.01)、不同工作年限(p<0.01)、不同学历(p<0.01)、不同科室(p<0.01)、不同用工性质(p<0.01)、不同岗位(p<0.01)、不同职称(p<0.01)、是否接受过危急值报告培训(p<0.01)的医护人员间危急值报告知识得分有统计学差异。多因素分析显示影响危急值报告行为得分的是危急值报告知识和态度。4.危急值报告知识、态度、行为三者间的关系临床医护人员危急值报告知识与态度、态度与行为、行为与知识间均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401、0.404、0.560,p值均小于0.01。结论:1.四川省三级综合医院临床医护人员危急值报告知识、态度、行为总体处于较高水平。2.年龄小于25岁者危急值报告知识、态度、行为水平最低。3.工作年限小于3年者危急值报告知识、态度、行为水平最低。4.硕士及以上学历者危急值报告知识、态度、行为水平最低。5.总体上急诊科、ICU、手术室医护人员危急值报告知识、态度、行为水平低于内科性科室、儿科、外科性科室。6.编制内的医护人员知识、行为水平高于合同制医护人员。7.临床医生的危急值报告态度、行为水平低于临床护士。8.高级职称的临床医护人员危急值报告知识、态度、行为水平高于其他职称者。9.三级甲等医院临床医护人员危急值报告知识、态度、行为三方面与三级乙等医院临床医护人员间均无差别。10.接受过危急值报告培训的临床医护人员危急值报告知识、态度及行为水平三方面均高于未接受过培训的临床医护人员。11.临床医护人员危急值报告知识与态度、知识与行为、态度与行为间存在相关关系,彼此间相互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