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伪狂犬病(Pseudorabies, PR)是由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 PRV)引起的多种动物共患的急性传染病,猪伪狂犬病给养猪业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目前该病在我国仍呈流行趋势,严重制约着养猪业的发展。养猪业是黑龙江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要传染病仍然是影响猪只健康及相关食品质量的重要因素。然而,包括猪伪狂犬病在内的一些重要传染病在黑龙江猪群中的流行现状不是十分清楚,仍需开展相关流行病学调查,为黑龙江猪病防控提供决策支持数据。本研究利用流行病学基本原理,设计了黑龙江猪伪狂犬病流行病学调查方案,目的在于估计猪场伪狂犬病的流行率及识别可能引起猪场伪狂犬病毒感染的风险因素。在调查中采取两阶段的抽样方法,在猪场水平采取随机抽样,获得需要采样的猪场名单;在猪个体水平,采取在95%的置信度下,计算猪场内至少有一头感染猪能被检测到的采样量。在猪只选取时,采取基于风险的策略,仅选取断奶仔猪和母猪作为采样对象。在每个猪场采样时填写一份调查问卷,用于风险因素分析。本研究共在黑龙江省10个城市的72个养猪场进行了采样和调查,填写调查问卷72份,采集和分离了血清样品1237份(断奶仔猪653份,经产母猪584份),ELISA抗体检测结果显示,阳性数为89份,流行率为7.2%(95%CI:6.5,7.9);至少有一个样品是阳性的猪场有31个,场流行率为43.1%(95%CI:37.4,48.8)。以场为单位,对不同因素的流行率进行分析,得出不同猪群构成的流行率差异显著,其中种猪群流行率最高(100.0%,95%CI:100.0,100.0)。风险因素的分析结果表明猪场感染PRV的风险的增加与后备公猪非自繁自养(RR=1.8,95%CI:1.0,3.5)关系密切,非自繁自养发生疾病的风险是自繁自养的1.8倍。共采集鼻拭子样品1225份,(断奶仔猪649份,经产母猪576份),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病原结果显示,阳性样品数为49份,流行率为4.0%(95%CI:1.3,6.7),其中仔猪流行率为3.1%(95%CI:2.4,3.8),母猪流行率为5.0%(95%CI:4.1,5.9);至少有一个样品是阳性的猪场有6个,场流行率为8.3%(95%CI:5.1,11.5)。对PCR结果为阳性的17株分离株测序并做进化分析,结果显示其中15株序列与国内流行株亲缘关系较近,而两株与国外分离株亲缘关系较近。将PCR鉴定和测序正确的阳性拭子样品经适当处理后电镜观察,电镜下可以观察到单独存在的病毒粒子,其囊膜清晰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