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264可伸缩编码的算法研究及其应用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nlib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适应异构网络及其时变的传输条件,视频服务器需要提供不同质量、不同尺寸和不同比特率的视频流。通常,对特定的设备或带宽,必须重新编码或转码得到新配置下的视频流。这种方式的代价非常大,对服务器及网络要求比较高。可伸缩编码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可以在存在较大网络丢包率时满足各类视频服务的要求,同时为不同处理能力、显示能力如个人电脑或手机等终端提供可接受的视频。在收集了14份提案后,2005年1月,MPEG和VCEG决定联合JVT将可伸缩编码作为H.264/AVC的扩展并完成修正案。在学习H.264/AVC编解码基础知识以及H.264-SVC的扩展内容后,本人在攻读硕士学位阶段完成了以下三部分工作:1.快速模式选择算法的研究利用贝叶斯分类器及大量实验数据统计结果,提出了一种基于统计的快速模式选择算法。该算法分别减少了增强层宏块的帧间预测、帧内预测及采用层间残差预测时的候选模式,从而减少了率失真代价的计算量,降低了编码时间。2.支持H.264-SVC的流媒体服务器的实现该服务器是基于开源项目LiveMedia而实现的,支持H.264-SVC格式视频流的传输,支持简单会话传输模式,遵循RTSP、SDP和RTP等流媒体协议。客户端采用集成了开源库Open SVC Decoder的mplayer播放器,实现了服务器/客户端的流媒体应用架构,能够流畅地传输并播放H.264-SVC视频流。3. H.264-SVC视频流的等级密钥管理方案提出了根据密码学中的等级加密策略来实现H.264-SVC视频流的等级密钥管理方案,论述了密钥的产生、分发和动态调整。与其他方案相比,该方案具有高安全性、高效率、低存储以及灵活调整的优点。
其他文献
随着集成电路工作频率的不断提高和尺寸的缩小,高速电路与系统设计时的信号与电源完整性分析变得越来越重要。如何构造精确有效的数字I/O缓冲器宏模型用于系统级的仿真,是信
地球物理勘探通过地球物理相关的仪器,测量地球内部结构和资源分布。对地球内部结构和资源分布的更深了解,使得人类有能力预测一系列的地质灾害,同时可以帮助我们发现石油、天然气、矿石等资源,对于人类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人类发明了一系列用于地球物理勘探的方法,推算地下构造。然而随着对地球内部结构推算的更深入和更精确的要求,必须部署更高密度、更高精度的传感器,从而使得数据采集网络变得越来越庞大。多通道瞬变
随着硅集成电路技术和无线通讯市场的快速发展,以系统级芯片为趋势的硅基射频集成电路(RFIC)逐渐以低成本、低功耗等优势崛起。电感作为重要的无源器件,在电路中可实现阻抗匹配、可调谐负载、反馈、滤波等功能,在RFIC单元电路如低噪声放大器(LNA)、压控振荡器(VCO)、混频器(Mixer)、滤波器(Filter)、功率放大器(PA)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其设计和优化已成为整个电路成功设计的关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