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信息化社会的今天,移动通信正在以飞快的速度发展着。但是由于信号不可能覆盖到所有的区域,因此就产生了弱信号区和盲区。对于这些区域,我们通常利用了直放站的射频信号功率增强的作用,来补充基站不能覆盖的区域。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信号覆盖弱的问题,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由于直放站的同频转发机制和地面上一些建筑物对电波的反射等,导致了回波干扰信号的产生,从而直放站无法正常接收有效的信号。在通信系统中,回波一直是一个不可回避的话题。目前,通常采用自适应回波对消技术来对消回波信号。本文针对同频RF直放站,以基于DVB-T标准的数字电视直放站为例,针对提出的回波对消系统的方案,即在直放站设备里增加一个基于DSP和FPGA的多径回波消除模块。考虑到回波是不断变化的,而自适应滤波器能很好地跟踪到实时变化的回波信号,因此使得自适应算法在回波对消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主要研究了同频RF直放站的自适应回波对消算法研究以及其实现过程。自适应算法的选择,将直接影响回波对消系统的整体效果。选择自适应算法时需要考虑以下几点:保证收敛速度、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考虑到算法的复杂性。算法要求易于实现,且降低系统成本。目前国内外许多专家提出了许多自适应回波对消算法以及相应的改进算法。如LMS算法(最小均方误差)、NLMS算法(归一化最小均方误差)、BLMS算法(块处理)、变步长算法、RLS算法(递归最小二乘)等。本文首先介绍了同频RF直放站回波对消的一些技术,并以DVB-T为例,通过Matlab仿真实现该信号;其次,简单介绍了本文的回波对消方案,即在FPGA和DSP的平台上实现;再其次,着重研究了自适应滤波器的基本原理以及一些常用的自适应基本算法。针对各自适应算法,通过Matlab仿真,比较了各自适应算法的优缺点,并采用了一种基于改进型变步长的变换域自适应算法,经Matlab仿真证明,该算法有了更快的收敛速度和更小的稳态误差,有良好的对消性能,达到了收敛速度和稳态误差之间的折中;最后,基于CCS软件,编写自适应算法C程序,实现自适应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