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已有研究表明,学术话语不仅体现客观的研究结果,而且使用各种语言策略与读者就某一话题进行协商,使用学术社团规约性的话语表达自己的观点,使得读者接受自己的观点。介入标记语作为体现人际意义特征的重要语言策略,将读者介入到文本中实现作者和读者的互动。本文旨在研究化学学科公开发表者和学生作者在研究型论文中介入标记语使用的异同,为二语写作教学在介入标记语使用方面提供借鉴意义。本研究以10篇高影响因子期刊中的英语研究型论文和23篇学生作者撰写的英语研究型论文初稿为研究语料,以Hyland对介入标记语的分类为分析框架:指令语(directives)、读者人称(1)(reader references)、插入语(personal asides)、共享知识(shared knowledge),采取定量和定性结合的方法,运用语料库软件Ant Conc3.3和数据分析软件SPSS19.0对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以探讨介入标记语在公开发表者和学生研究型论文中的使用特征及分布。研究结果如下:1)公开发表论文中的介入标记语总数(1282)远远超过学生论文中的介入标记语数(548),且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00<0.01);公开发表论文中介入标记语的子类从高到低依次是指令语(890)、读者人称(208)、插入语(96)、共享知识(88);学生论文中介入标记语的子类从高到低依次是指令语(406)、读者人称(81)、共享知识(56)、插入语(5),两者在指令语和插入语的使用上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00<0.01),在读者人称的使用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7<0.05),在共享知识的使用上不存在差异(P=0.051>0.05);公开发表论文中指令语的子类从高到低依次是使用祈使动词(786)、义务情态动词(56)、it is...(48);而学生论文中指令语的子类从高到低依次是祈使动词(335)、it is...(61)、义务情态动词(10)。在祈使动词方面,公开发表者多使用see/note/notice,而学生作者多使用see;在义务情态动词方面,公开发表者倾向使用must/should,而学生作者多使用should;在it is...构式的使用方面,公开发表者倾向使用important而学生作者倾向使用necessary。公开发表论文中读者人称的子类从高到低依次是we/our(200),one(8);学生论文中指令语的子类从高到低依次是we/our(71),one(10)。公开发表论文中插入语使用96次而公开发表论文中插入语仅使用5次。公开发表者多使用举例子和解释性插入语陈述观点,而学生作者仅使用举例子。公开发表论文中共享知识的子类从高到低依次是传统熟悉度(67),常规条件(11),逻辑推理(10);而学生论文中共享知识的子类从高到低依次是传统熟悉度(57),逻辑推理(13),常规条件(11)。在传统熟悉度方面,两者均倾向使用it is well-known that,as is well-known that,公开发表论文中使用conventionally,而在学生论文中没有出现;在常规条件方面,两者均使用normally;在逻辑推理方面,公开发表者多使用of course/obviously/clearly,而学生作者主要使用of course。2)公开发表论文各部分中介入标记语的分布由高到低依次是结果和讨论部分(961),方法论部分(154),引言部分(141),结论部分(26);学生论文各部分中介入标记语的分布由高到低依次是结果和讨论部分(498),引言部分(333),方法论部分(16),结论部分(5),两者在结果和讨论部分介入标记语的使用上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00<0.01)。本研究获得以下主要发现:1)相较于公开发表者,学生作者在介入标记语的使用上总体不足;相较于公开发表者,学生作者利用指令语,读者人称以及插入语与读者互动的能力以及语言使用多样性方面还有待加强;学生作者已经具有读者意识,但与公开发表者相比,学生在共享知识的语言使用方面形式单一,缺乏多样性;2)学生作者更集中在结果和讨论部分使用介入标记语,而公开发表者在其他各个部分均有更多涉及。本研究建议:1)在英语学术论文中,学生作者认识到自己在介入标记语使用上存在的差距,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提高;2)在学术论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在使用介入标记语方面的具体问题和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介入标记语的训练,并丰富介入标记语的资源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