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胶桐酸的手性特征及功能材料的构建与性能研究

来源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jzsd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紫胶桐酸是一种重要的林源多羟基脂肪酸,是较易规模化制备且附加值较高的紫胶树脂衍生产物之一。明确紫胶桐酸的立体化学结构和组成,并探索紫胶桐酸在构建功能材料领域的方法和用途,对创新紫胶桐酸应用形式,推动紫胶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紫胶桐酸多羟基脂肪酸的结构特征为切入点,分别在紫胶桐酸立体特性及手性固定相材料构建、紫胶桐酸基PHA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功能性紫胶桐酸聚酯型聚合物刷的制备及性能研究三个方面,对紫胶桐酸作为功能材料构建单体的不同研究方向及其应用进行了深入研究,主要结论如下:
  (1)采用HPLC.ELSD法,建立了紫胶桐酸对映体的拆分方法:色谱柱DAICEL CHIRAL PAK IF(25cmx0.46cm i.d.,5μm),流速为0.5mL/min。0.1%甲酸.乙腈(40:60,V/V)溶液,柱温为30℃;ELSD检测器条件:蒸发室温度70℃,漂移管温度60℃,载气(高纯氮)流速1.6L/min。紫胶桐酸中主要有2种光学异构体,其相对含量分别为65.5%和34.5%,ee值为31%。拆分热力学结果显示:lnα与lnk与I/T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2个对映体焓变与熵变之差△△H=-3453.0J/mol和△△S=-7.6776J/mol均为负值,且焓变远大于-500J/mol,说明紫胶桐酸拆分过程受焓变控制。
  (2)采用SFC法,可实现紫胶桐酸光学异构体的制备拆分:色谱柱CHIRALPAKAVH(3.0cm I.D.×25cm×5μm),流动相组成为CO2:EtOH=70:30(V/V),流速为70mL/min,柱温35℃,检测波长为208nm,进样浓度为77.78mg/mL,进样体积为3.0mL/次。通过FTIR、1H/13C.NMR、DSC、TG、XRD等表征手段,证实了所得A、B两种样品化学结构确为9,10,16-三羟基十六烷酸,通过比旋光度及VCD谱测试,并结合熔点变化情况,证实了拆分所得A、B样品互为苏式构型的对映体关系,即9R,10R,16-三羟基十六烷酸与9S,10S,16-三羟基十六烷酸组成的混旋体,其中不含赤式构型。
  (3)以紫胶桐酸为手性连接臂,采用分步偶联的方式,成功制备了仅含紫胶桐酸为手性因子(CSPl)、末端采用苯甘氨醇(CSP2)和1R,2R-二苯基乙二胺为手性因子(CSP3),紫胶桐酸为“手性连接臂”的3种新型固定相分离材料。对所制备CSPs材料的DSC、TG、FTIR、EA和SSNMR表征发现,3种固定相按照路线设计发生了偶联反应,CSPl、CSP2和CSP3的接枝率分别为12.40%、78.24%幂U32.67%。在有拆分活性的12种手性化合物中,CSPl实现了其中6种化合物的成功拆分,占比50%:CSP2成功实现了其中7种化合物的成功拆分,占比58.3%:CSP3成功实现了其中9种化合物的拆分,占比75%。可见,紫胶桐酸在手性分离材料方向体现了较好的应用前景。
  (4)以紫胶桐酸和乳酸为原料,通过熔融缩聚法成功合成了新型的PHA材料。研究发现,两种单体在150℃条件下,反应24h可在获得理想性能PHA的同时,尽可能的保留紫胶桐酸单体中的游离羟基,从而提高这种新型CS-PHA的亲水性能。紫胶桐酸自聚而形成的中长链PHA体现出了与市售商业化PLA和PHBV接近的拉伸强度,达到8.65MPa。而不同比例短链单体乳酸的加入(5%,10%,15%,20%),则使得新型CS-PHA迅速形成由“坚硬”向“柔软”的转变。结构研究表明,加入的小分子乳酸并未参与到紫胶桐酸单体主链的共聚反应中,而是以与主链上游离羟基酯化的方式,接枝到了紫胶桐酸基mcl-PHA的聚合物分子上,形成了侧链酯化型的中长链PHA材料(SCE-mcl-PHA)。这种接枝反应,起到了对紫胶桐酸的“阻聚”效应,实质上降低了PHA分子链之间的交联程度。细胞培养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熔融缩聚法得到的mcl-PHA及SCE-mcl-PHA均表现出了极小的细胞毒性。
  (5)以紫胶桐酸为单体,采用熔融缩聚的方法,在120℃条件下,反应12h后,通过MALDI-TOF质谱测试发现,紫胶桐酸基预聚体分子量在1-12聚体之间以紫胶桐酸脱水产物(286-4)为公差,呈等差数列均匀排列,并以滴定法测得预聚物平均分子量为1573,即紫胶桐酸基聚酯型聚合物链DPn=5,其平均分子量。通过13C-NMR、FTIR、TG、DSC、EA等方法,表征了紫胶桐酸基聚酯型聚合物刷的分子结构及单宁负载率。
  结果发现,紫胶桐酸聚酯在硅胶表面的接枝率较高,碳含量增长达到9.74%,而单宁由于空间位阻等因素的影响,碳含量增长仅为1.5%。吸附试验表明,这种聚合物刷对Cr3.、Fen、Ga4+、Ge4+、In4+均表现出了良好的吸附特性,吸附量分别42.98mg/g、58.13mg/g、58.65mg/g、36.01mg/g、53.73mg/g,总吸附量达到249.50mg/g。
其他文献
多环芳烃(PAHs)是一类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苯环组成的碳氢化合物,作为一种典型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普遍存在于环境中,一旦释放就会长期存在,并能进行长距离迁移。其中16种PAHs被美国环保署列为优先控制的污染物,为本次研究对象。滇池是云南最大的淡水湖,是昆明生活和生产用水的重要水源,抚仙湖是我国最大的深水淡水湖泊,快速的城镇化、工业化等人类活动加剧,影响到两个湖泊的生态环境,导致滇池成为中
学位
湖泊碳循环是全球碳循环的重要环节。湖泊生物组成、营养水平的变化直接影响湖泊沉积物中有机碳的沉积、矿化与埋藏。目前虽然能精确测定沉积物中有机碳的含量,但一定时间内受矿化作用的影响,沉积物中有机碳的含量是动态变化的。因而,建立动态评估沉积物中有机碳沉积量、矿化量与埋藏量的体系,并分析其耦合因素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集了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三个湖泊(滇池、抚仙湖和措普湖)中15根沉积柱,得到751个沉积样品
学位
近年来,茶叶市场上以次充好、假冒伪劣现象屡见不鲜。部分企业在茶叶生产过程中违规添加糖、糖浆,利用陈茶冒充新茶,随意标注茶叶等级、虚假包装哄抬价格。此类不良竞争手段,不仅影响了市场秩序,危害了茶叶品牌,损害了消费者权益,而且在加工中使用的添加剂更是威胁到了食品质量安全。鉴于传统的感官审评和理化指标检测方法不能满足在线检测的需求,研究尝试基于数字化品控技术,建立茶叶品质安全的科学、简便、综合的评判方法
学位
木材纤维原料短缺成为我国造纸工业发展的一个制约因素,竹子高得率浆因得率高、污染小受到广泛关注,但其可漂性和漂白浆白度稳定性差,制约了竹材化机浆在高品质纸制品领域的应用。本文以慈竹为研究对象,围绕竹材木素含量高,壁腔比大,药液渗透困难的问题,通过改变挤压方式,提高竹材物料化学预处理效果、进而提高竹材化机浆的漂白性能和强度性能;研究三种化学预处理方式对制浆及漂白性能的影响,提出适宜的物理.化学预处理方
学位
色素类化合物大多数为化学合成染料,通常具有致癌、致畸等危害性,因此禁止/限制在食品加工中使用。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关注的不断增加,世界各国对食品中色素的种类、用量及适用范围均有严格的规定,但食品中色素类化合物的不合理、不合法使用问题依然普遍存在,已成为亟需解决的重要的食品安全问题之一,因此,提高食品中色素类化合物的检测监管力度,建立快速准确的检测方法迫在眉睫。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urface e
学位
吸附分离作为化工分离过程中的一种重要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天然产物、造纸废水染料、林产精细化工等多个领域,其核心是发展高效的吸附分离材料。类沸石金属有机骨架(Zeolitic Imidazolate Frameworks,简称ZIFs)材料由于其独特的性质可作为分离材料应用于水处理和天然产物分离:作为吸附剂可从水中快速高效吸附造纸废水染料,作为改性材料可同时提高分离膜的选择性和渗透性。但其晶体结构特点
学位
金属硫化物纳米材料具有丰富的带隙结构,因其在光、电、热、磁等方面具有独特性能而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在催化、传感、能源等领域应用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单组分的金属硫化物纳米材料存在光吸收效率较低、电子传输效率不高、稳定性不足等问题,从而严重制约了其在光学和能源等领域的实际应用。而将两种不同能带结构的半导体材料进行复合,构筑合适的异质界面,发挥其协同效应,是提高金属硫化物纳米材料性能的重要策略之一
学位
盐湖卤水的基础物化性质研究是卤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基础,由于碳酸盐型富硼卤水中碳酸盐准确测定的问题长期未得到解决,致使相关基础研究大多停留在不含硼碳酸盐型卤水体系,所取得的研究成果不能完全适用于碳酸盐型富硼锂卤水。而对于盐卤硼酸盐化学及硼酸盐结晶动力学的研究也集中在硫酸盐型及氯化物型卤水,富硼碳酸盐卤水中的相关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对该类型卤水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带来了诸多不便。鉴于富硼碳酸盐卤水中碳酸盐
学位
治疗药物的高效负载和安全有效地输运到肿瘤组织是癌症高效治疗的关键。然而,传统的肿瘤化疗药物通常存在稳定性和水溶性差、毒副作用大,新型的基因药物存在体内易降解等问题,使药物难以在肿瘤部位有效富集。此外,金属离子型药物如顺铂(Pt)被证明对肿瘤具有较好的抑制治疗效果,但其潜在的不稳定性和易氧化性极大地限制了其在肿瘤治疗的应用。纳米科学与技术的快速发展使高效治疗成为了可能。合适的纳米药物载体可以克服以上
学位
近年来,TiO_2由于自身活性高,稳定性好,廉价无毒等优势成为了目前国际上研究的热点,广泛应用于光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和合成氢气、甲烷等能源物质,被誉为下一代最具潜力的光电功能材料之一。然而,TiO_2由于禁带宽度较大(金红石:3.0e V;锐钛矿:3.2e V),在可见光区域几乎没有吸收,对太阳能利用效率较低,同时自身的光生电子和空穴复合效率较高,造成了其较低的可见光催化活性。因此,本论文针对以上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