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与肺部对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当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患者肺功能检查出现气流受限、并且不能完全可逆时,则诊断COPD。临床上多表现为慢性咳嗽、咳痰、气短或呼吸困难、喘息和胸闷等,严重影响患者的劳动力及生活质量。本病是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患病率和病死率高,居当前死亡病因的第4位,给社会及经济造成巨大的负担,已越来越被医学界所重视。本文通过整理总结古代中医文献中有关COPD的记载、现代中医学对COPD的研究进展、现代医学对COPD的规范化防治及研究进展,结合血液流变学与COPD的关系等一系列文献,在此基础上,采用前瞻性研究探讨清热化痰祛瘀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临床疗效,并通过测定治疗前后患者动脉血血气分析及外周血血液流变学,探讨清热化痰祛瘀法对AECOPD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动脉血气分析、血液流变学作用的机理,从而为临床运用该法治疗AECOPD患者提供科学依据。目的:观察清热化痰祛瘀法对痰热夹瘀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动脉血气分析、血液流变学的影响,为临床运用清热化痰祛瘀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提供理论依据,并对中医药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副作用方面加以初步探讨。方法:将60例AECOPD患者(分级为Ⅰ—Ⅲ级)证属痰热夹瘀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控制性氧疗、支气管舒张剂、抗生素、祛痰药),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具有清热化痰祛瘀作用的中药汤剂。疗程为7天。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体征、动脉血气分析及血液流变学改变。安全性指标为血液分析、尿组合、大便常规+隐血、肝功能、肾功能检查。结果:1、临床症状及体征:治疗后两组患者主要症状(咳嗽、咯痰量、痰液性质、咯痰难易、喘息、胃纳、胸痛)和体征(哮鸣音、湿罗音)方面,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治疗后咳嗽、咯痰量、痰液性质、咯痰难易、喘息、胃纳、哮鸣音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说明两组治疗均可以改善患者症状体征,且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2、动脉血气分析:治疗组与对照组均可改善患者的PaO2及PaCO2情况(P<0.01);治疗后治疗组PaO2、PaCO2与对照组相比亦有显著差异(P<0.05)。说明两组治疗均可以改善患者血气指标,且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3、外周血血液流变学:治疗组及对照组均可改善患者的全血粘度(高切、中切、低切)、红细胞压积、红细胞电泳时间、红细胞聚集指数、刚性指数、血浆粘度指标(P<0.01或P<0.05)。经治疗后,治疗组全血粘度(高切)、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与对照组相比亦存在显著差异(P<0.01或P<0.05)。说明经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均可明显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情况,且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运用清热化痰祛瘀法治疗AECOPD患者,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组,可以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情况,改善外周血液粘稠度,促进患者早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