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液化石油气因为其经济、清洁、环保等优点逐渐在中国普及,有资料显示中国的液化石油气使用率在30%以上。但近年来与液化石油气相关的烧伤事件也随之增加,特别是在中国、印度、土耳其、菲律宾等发展中国家尤甚。本次研究的目的是为了了解液化石油气相关烧伤的原因,模式和结果,探讨其流行病学的特征,提出可能的相关预防措施,或为相关预防措施提供参考,以减少液化石油气相关烧伤事故的发生。 方法: 对2011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在温州市烧伤救治中心(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烧伤科)救治的液化石油气相关烧伤患者进行了为期5年的回顾性研究。每个患者收集的信息包括:年龄、性别、受教育状况、职业、医疗保险、平均住院费用、住院时间、月分布、烧伤部位、烧伤原因、烧伤程度、伴随损伤和治疗结果。 结果: 在过去5年(2011 - 2015年),液化石油气相关烧伤的患者人数在不断增长。在此期间共有667名烧伤患者入住我院,其中,共有122名患者(18.29%)是由于液化石油气相关事故导致的烧伤。液化石油气相关烧伤发生率最高的年龄组为36~55岁(39.34%)。事故主要发生在家中(62.30%)与5?9月份(78.69%)。其中,煤气泄漏和煤气罐爆炸(59.02%)引起的液化石油气烧伤占绝大多数。平均烧伤面积占体表总面积(TBSA)的29.39±24.84%。而在烧伤部位分布上,最常见的烧伤部位为头颈部(31%),上肢(27%)和下肢(26%)次之,最不常见的烧伤部位为躯干(16%)。最常见的伴发损伤是吸入性损伤(24.59%),其次为休克(9.02%)和外伤(5.74%)。平均住院时长为20.54天,其范围位于1~155天之间。其中只有7例(5.74%)患者有医疗保险,没有医疗保险组的平均住院费用显著高于医疗保险组。另一方面,基本愈合的患者人数为103(84.43%),创面上皮化的患者人数为4(3.28%),有12人(9.84%)自动出院。无死亡病例。 结论: 我们的研究表明,与液化石油气相关烧伤的人数呈现增长趋势,从2011年的13人增长到2015年的34人。煤气泄漏引起的爆炸是烧伤的主要原因,且家庭是事故高发地点,说明人们日常生活烹饪过程中存在不容忽视的隐患,因此,亟待制定相关预防措施以减少事故发生。并且,绝大多数患者没有医疗保险或者商业保险,导致住院费用颇高,对于烧伤面积大、烧伤程度深的患者更是如此,经济负担更加沉重,因而有必要加快医疗保险或者商业保险的普及。同时,人们的烧伤急救知识匮乏,需要进一步的宣传和教育。此外,患者的年龄偏向于中老年,相对文化程度较低,且女性患者占比更大,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