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态型产业结构和产业结构生态化是近几年逐渐兴起的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强调,中国的环境承载能力已达到或接近上限,中共十八大报告中则明确指出要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这种结构状态实际上就是“生态型产业结构”。本文在梳理产业结构演进理论和生态经济理论的基础上,深入挖掘产业结构生态化的研究前沿,重新界定了生态型产业结构和产业结构生态化的概念与内涵。生态型产业结构是指一种能够实现经济的可持续性与包容性发展的结构框架,在该框架下经济体具有较高的结构效率,能够以较少的能源要素投入和污染物排放获得较多的产出,达到经济政策与发展策略相容。产业结构生态化就是从传统产业结构向生态型产业结构演进的过程,是指通过不同生态绩效水平产业的交替发展、产业间生态关联程度和协调能力的提高,促进生态要素在产业间合理配置与流动,提高生态要素生产率及其增长率,既包括产业间结构的生态化,又包括产业内结构的生态化。在重新界定核心概念的基础上,本文构建了产业结构生态化的评价指标:产业结构生态效率。产业结构生态效率是指一个经济体在一定的产业结构状态下,对环境影响程度与资源能源利用率的综合效益之和,即以较低的污染排放和较少的资源消耗实现高产出,达到生态—经济系统的综合效益最大化。产业结构生态效率越高,则说明该产业结构的生态化水平较高;反之,则说明该产业结构的生态化水平较低。对中国1985-2012年间30个省份的产业结构生态效率进行评价,建立了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产业结构生态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影响特征,结果发现:中国各省份产业结构生态效率呈现稳定上升趋势,同时经济发展与人口增长对产业结构生态效率的影响表现出U型特征;中国各省份产业结构生态效率同时呈现出空间集聚与梯度递减的特征;中国各省份间的产业结构生态效率差异呈现出逐渐增大的趋势。本文创新性地提出了产业结构生态化的演进路径:强生态化路径和弱生态化路径,并指出在经济新常态下弱生态化路径是应对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可供选择的方式,具体可以包括发展环保产业和调整能源结构。为了有效地促进中国的产业结构生态化进程,本文总结了美国进行环境治理和产业结构生态化的相关经验措施,发现美国的环境质量改善及产业结构生态化与经济增长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负相关关系。美国经验表明,产业结构生态化与环境治理更多的取决于由于环境立法、激励机制和环境预算制度等措施导致的产业结构、污染排放结构和能源结构等的演进。这给中国的产业结构生态化调整提供了宝贵的借鉴意义:积极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完善环境法律制度建设,构建协同高效的治理结构、推进环境教育立法与实践、鼓励环境公益诉讼等。最后,结合实证分析的结果,本文总结了产业结构生态化的政策建议,同时作为对美国经验借鉴的补充:加快产业结构与能源结构调整速度,适当调整产业部门间的能源消费结构,努力提高劳动力素质与劳动生产率,在节能减排与环境保护方面加强区域间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