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农村信用社自2003年改革以来,取得了可观的发展成就。但改革成果更多的得益于外部推动力,而非农村信用社自身制度完善的内力所致。改革中治理结构运行异化、理论健全而实际运行不到位、多流于形式等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村信用社改革成效和深入发展。要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就要做好农村信用社的管理体制工作,而法人治理制度是管理体制的核心,所以要充分发挥农村信用社在农村的积极作用,完善信用社法人治理制度势在必行。改革实践中出现的种种问题,理论研究上的困惑和冲突,使得该命题的提出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研究意义。本文以此为研究起点,以制度演进和变迁为视角,寻找完善我国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制度的理论依据,并提出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的目标、原则及具体实现路径。基于上述思路,文章划分为包括导论在内的四个部分:第一章导论本部分就我国农村信用社治理的现状进行概括,并提出当前信用社治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该问题进行研究的意义。同时针对本文中确定的问题展开文献综述,以确定要求起点和本文的创新点第二章农村信用社治理的再认识——制度变迁理论及其应用本部分目的在于确定本文研究的视角和切入点,即制度变迁理论和我国农村信用社制度演进的现实历程。该部分通过运用制度变迁理论对信用社治理制度演进轨迹进行分析,为下文对我国农村信用社现状和问题的分析奠定基础。第三章我国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制度现状及其问题本部分主要是对我国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成效从政策、组织形式、经营管理、激励与约束机制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并在肯定上述成效的同时,提出当前信用社治理中在管理体制、风险控制、经营收益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并以产权问题和控制权问题为基础和核心。第四章我国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制度的完善本部分在前文,特别是在第三章问题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制度变迁理论,结合我国农村信用社治理现状及发展趋势,确定其治理目标、制度设计原则,并针对当前问题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法律完善建议。论文以制度变迁理论和制度安排说为基础,分析了目前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可能原因,并进而提出,应建立我国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目标和完善原则,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优化产权设置、调整激励与约束机制、改善金融监管措施、破除二级法人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