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与目的艾滋病的防控是一项极其艰巨的公共卫生任务,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利用医学发展的一切优秀成果抗击艾滋病是人类的必然选择。为了抗击艾滋病,传统医学(以“中医学”为典型代表)与现代医学(西医学)均在努力探索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目前,西医HAART(抗病毒治疗)疗法被认为是治疗艾滋病的主流疗法,但是,HAART治疗会出现肝功能异常、恶心、腹泻、头痛、疲乏等不良反应。较多研究证明,作为传统医学的典型代表,中医药在缓解抗病毒治疗不良反应方面疗效独特,同时,经历了数十年的研究与实践,中医药形成了一套独特的艾滋病治疗理论与评价方法体系。中国政府重视中医药在艾滋病防治中的作用,并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与政策支持中医药参与艾滋病防治。中国中医药试点治疗艾滋病工作自2004年开始,至今已有10余年,试点省份从5个扩展到19个。虽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全国范围内19个省(市、自治区)开展了“中医药治疗艾滋病试点项目”,但是由于诸多主客观原因,导致中医药艾滋病防治工作缺乏完整而独立的工作体系,大部分中医艾滋病治疗仅局限在“试点层面”上,另外,在艾滋病防治方面,中、西医常常“各自为战”。本研究认为,目前中医药在艾滋病防治的参与中存在诸多羁绊,限制因素包括主观与客观两个方面。当前,缺乏关于中医药参与艾滋病防治对策方面的系统与研究。本研究的目的是,从全球传统医学发展现状、艾滋病流行趋势、中国艾滋病防治政策现状、中医药参与艾滋病防治的试点工作现状、中西医在艾滋病防治中的合作现状、中医药艾滋病科研实践情况等角度出发,分析中医药在艾滋病防治中的优势、劣势、机会与威胁,提出促进中医药在艾滋病防治中发挥更大作用的政策建议。具体目的包括:1、构建中医药参与艾滋病防治的影响因素框架;2、分析中医药参与艾滋病防治的国际环境,梳理我国中医药防治艾滋病的法律、法规与政策,分析影响中医药参与艾滋病防治的国际与国内环境;3、分析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效果及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中医药治疗艾滋病效果的具体建议;4、总结中医药试点艾滋病防治工作取得的成效及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5、总结中医、西医在艾滋病防治重要决策、科学研究、临床实践等方面的合作情况及存在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6、提出促进中医药参与艾滋病等重大传染病防治的政策建议。研究方法本研究基本界定为描述性研究,研究采用循证医学评价、德尔菲法、全面调查、抽样调查、现有数据利用、SWOT分析法、利益相关者分析法等多种方法,针对不同的研究内容,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主要结果1、影响因素框架研究中采用的德尔菲法的Cr值为0.88,研究方法具有较强说服力。本研究将中医药参与艾滋病防治影响因素指标界定为6个一级指标、18个二级指标,其中6个一级指标分别是疗效指标、国际环境指标、国内环境指标、中医药试点治疗艾滋病效果指标、中西医结合抗击艾滋病情况指标以及社会满意度指标等。2、在疗效指标中,“A01疗效本身”、“A02疗效标准”、“A03疗效宣扬”、"A04疗效认可”、“A05中医诊治的特殊性:辩证论治”、“A06抗病毒治疗效果”等二级指标均被纳入影响因素框架,说明除了疗效本身外,疗效标准、中医辨证论治特征、抗病毒治疗效果、疗效认可等其他指标对中医药参与艾滋病防治的影响同样重要。3、按照随机对照试验的标准,部分关于中医药防治艾滋病的试验研究具有阳性结果,但是由于大多数纳入试验的方法学质量较低和验证的中医药治疗的异质性较大,还需要开展设计良好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来验证有潜在优势的中药配方的疗效和安全性。4、国际社会对包括中医药在内的传统医学参与艾滋病防治的重视程度不够。5、国家从宏观政策上支持、鼓励中医药在艾滋病治疗中发挥作用,中医药防治艾滋病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但是,直接相关的高层面的政策法规较少,中医药参与艾滋病防治的具体目标不清晰。从艾滋病诊疗方案来看,中医与西医方案割裂,两种方案不是一个有机的整合体。缺乏促进中医药参与艾滋病治疗的具体配套政策,如艾滋病治疗中药审批政策、医保政策、人员培训的长效机制等。6、从试点规模来看,从2004年开始至今,中医药治疗艾滋病试点工作范围从5个省扩展到19个省,参加中医药治疗艾滋病试点的机构数量从2004年的25个增加到2012年的170个,参加试点治疗的医务人员数量从2004年的296人增加到2012年的844人。中医药试点工作初步建立起来了较为完善的组织体系,拥有了一支相对稳定的治疗队伍。但是,目前的队伍尚未过千,总体不够壮大;从中药制剂品种数量来看,虽然试点工作开展已近10年,但是中药制剂种数增长缓慢,不能满足临床需求的现状;从经费投入来看,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经费投入在增长,经费增长主要体现在中药经费的投入方面,但是,人员经费投入过低。7、仅从现有资料来看,重大决策中中西医界存在合作,但是合作力度较弱;中医药防治艾滋病科研课题设置的总量偏少,中医药防治艾滋病科研课题数量远少于针对其它常见病的课题数量,资金支持力度偏弱,研究周期较短,有研究能力的机构较少,中西医合作开展研究的局面尚未形成。在临床实践中,西医专业医务人员最青睐的疗法为西药抗病毒疗法,使用该法的比例远高于中医专业与公共卫生专业人员;中医专业与公共卫生专业人员最青睐的疗法为中西医结合疗法,使用该法的比例远高于西医人员;与中医人员相比较,公共卫生专业人员更青睐西药;三类人群,特别是中、西医人群对治疗艾滋病疗法的主要分歧不在中药是否有效,而在于单独的“西药抗病毒”疗法是否为最佳疗法。8、中医药参与艾滋病防治的群众基础情况近九成的居民都有过看中医或吃中药的经历,说明人们对中医、中药的利用是相当普遍的,中医药参与艾滋病防治存在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在所有的中医药服务类型中,被调查者对于“中成药”的喜爱程度最高。主要建议要促进中医药在艾滋病治疗中发挥更大作用,关键是提高社会各界对中医药的疗效认可,特别是促进国际社会对中医药治疗艾滋病标准的认可,核心问题是解决疗效问题(包括建立科学合理并被认可的临床疗效评价标准、产出高水平的临床试验、梳理好现有成果),重点工作包括增加中医界在艾滋病防治重大决策中的参与力度并争取更大的政策支持、尽快摆脱中医药治疗艾滋病“试点”的帽子、壮大中医药艾防队伍并融入艾防主体队伍中,解决的技术瓶颈问题是促进《艾滋病诊疗指南》与《中医药治疗艾滋病临床技术方案(试行)》两种方法的融合,形成一个包括中药、西药在内的综合的艾滋病诊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