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迅速发展,企业集群已成为当今世界上最具特色和竞争力的经济组织形式之一。它以其强大的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共生经济、信用经济和创新经济等集聚效应,正支配着当今世界的经济版图,成为一个国家国民经济、区域经济甚至都市经济的显著特征,也成为各个学科研究的热点。为此,我国各地政府为了使各地区(自治县、市)结合地域资源优势和产业特色,加速推进城镇化、工业化进程,推动工业经济跨越式发展,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扩大城镇就业渠道和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有序转移、促进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投资建设了大量的工业园区。然而,在我国众多地区,特别是一些欠发达地区,工业园区的现状呈现出一片混乱的景象,并没有朝着集群的方向发展。总的来说,在我国欠发达地区,目前处在“筑巢引凤”阶段的工业园区中,往往出现这样的情况:企业呈孤立状态,劳动分工微弱,交易费用高,企业间缺乏诚信;中介服务机构缺乏;人才缺乏,各类教育和培训滞后;知识流动和积累速度慢,创新文化不足。因此,为了促使这种“扎堆”形式的企业集聚起来,使这些工业园区尽快形成集群式发展,获得集聚效应带来的优势,实行可持续发展,就日显重要。本文以重庆市先建园后招商的工业园区为研究对象,通过运用产业集聚理论、价值链理论、价值网络理论、企业集群理论等有关文献理论进行分析,并同时建立数学模型进行阐述说明,对非集聚化工业园区企业基于企业集群价值网络形成达到集聚化途径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对其进行了优化,还从政府的角度给出了集聚化的促进手段。真正达到了促使非集聚化工业园区企业基于价值网络形成达到集聚化的目的。首先,论文分析了我国工业园区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从企业集群的基本概念、发展成因、组织优势、潜在风险和网络形态等方面对国内外关于企业集群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回顾,接着从企业内部视角、企业之间实物链式视角、企业之间虚拟链式视角以及企业之间网络视角四个方面对国内外价值网络理论研究现状进行了回顾,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价值网络的优势,为企业集群价值网络形成作铺垫,同时也指明了研究方向。然后,分析了企业集群价值网络形成路径和企业集群价值网络形成机制,建立了企业集群价值网络形成机制模型,并构建了数学模型从企业间合作机制的建立,企业间合作互利机制的生成和企业间合作共生机制的形成三个角度阐述了企业集群价值网络的形成机制。最后,对企业集群价值网络的信息传播质量提高设计了激励机制模型,并对网络内的机会主义行为进行了分析,给出了治理方式,并从政府的角度给出了促进企业集群价值网络形成的可行性措施。通过本文的阐述,为非集聚化工业园区企业集群向集聚化企业集群的转化提供了切实可行的途径。这对填补集群理论中非集聚化工业园区企业集聚化转型和创新性进化这一理论空白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同时,也为政府制定政策,促进工业园区产业集聚,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根据;也对工业园区优化产业结构、促进集群创新、增强竞争力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