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建国以来,我国已进行了七次课程改革,每次课程改革都是为了顺应时代的要求,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随着科技的发展,世界各国的联系越来越多,现行的课程机制已不能适应时代的变化,为此,提出了第八次课程改革,又称新课程改革。这次改革从2001年开始实施,“为了学生的发展”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根本理念。新课程追求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的独特性和具体性。新课程的基本价值观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在内容方面,淡化“双基”,精选对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与技能,改变目前课程内容繁、难、多、旧的现象。在课程结构方面,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并行的类型结构。新课程提倡的学习方式为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改变过去的那种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新课程的评价体系,要求既关注结果,更重视过程的评价,要以促进发展为核心,发挥评价的检查、诊断、导向、反馈、激励等功能。2008年高中课程改革在河南执行,课程改革后,高中生物课程发生的变化主要分为两方面,一是内容方面的变化,二是教学目标的变化。河南的高中生物课程改革从执行到现在的两年时间内,生物课程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其问题主要是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在课改实施过程中,按照占有主导地位的教师对课改的态度,教学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得过且过型,另一类是忠实实施型。这两种类型中都存在问题。得过且过型教学中的问题主要是:穿新鞋,走老路;教教材,而不是用教材;重结论,不重过程和方法;学习方式的简单化。这些问题的出现是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如教师课改培训不到位;教师观念转变不够到位;教师素质普遍偏低;受“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思想的影响;没有建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评价制度;学校教研活动制度建设滞后,教研活动没有真正落到实处;教学设施条件简陋;教材、教辅用书不配套。针对以上问题及其出现的原因,可以用下面的几种策略来改进:加大培训力度,更新教师观念;加强学科教研组的建设与管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建立促进学生、教师发展的管理与评价机制。忠实实施型教学是按规定一一“实施”,但只是形式上的,而没考虑实际效果。这类教学中的问题可分为以下七种:重形式、轻内容;过于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淡化基础知识教育;对学习方式的错误理解;认为老师讲解越少越好;教学只求“热闹”;教师对课堂难以驾驭;一味迎合学生,使学生发展由“自主”降格为“自流”。要解决以上问题,就必须准确地把握新课程所倡导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因此,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进行改善:创造合作学习,达成有效互动;明确自主学习和探究式学习的内涵;创设丰富、有效的生物教学情景,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教学语言诗意化。作为一个在新课改形势下的教师,对课程实施的本质应理解为:已经设计好的课程方案仅仅是实施者进行或实现思想的材料或背景,是一种课程资源,借助这种资源,教师和学生得到不断变化和发展。课程实施不只是一个事件,更重要的是个过程,在过程中实施者要对课程方案进行修订,甚至改变,以达到其自身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