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Cdc42是Rho族蛋白(也称为Rho GTP酶)最主要成员之一,在真菌的生长发育、极性生长及侵染致病过程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PAK激酶作为Cdc42和Rac等Rho GTP酶下游的效应因子,参与了细胞骨架重组的各个方面。稻瘟病菌(Magnaporthe grisea)是研究丝状真菌的重要模式生物。该菌的侵染循环涉及复杂的细胞分化过程,以应对宿主的防卫机制。我们推测MgCdc42与该菌中PAK激酶Chm1(或Mst20)间的信号传导对这一过程起到调控作用。本研究中,我们初步明确了稻瘟病菌中Cdc42与Chm1间的关系。首先通过RT-PCR分析发现MgCdc42在Chm1的上游起作用,同时酵母双杂交实验表明Chm1通过其PBD结构域与MgCdc42直接互作。此外,我们将PBD结构域缺失的Chm1分别转入野生型菌株、MgCdc42插入失活突变体和Chm1插入失活突变体中。观察发现,在野生型菌株Guy11中表达PBD结构域敲除的Chm1,对稻瘟病菌的生长发育和侵染致病能力的影响不大;在MgCdc42插入失活突变体中表达PBD结构域敲除的Chm1,可以恢复分生孢子的形态,但附着胞形成仍受到抑制;而在Chm1插入失活突变体中表达PBD结构域敲除的Chm1,其产孢量、分生孢子形态和菌丝形态等都得到恢复,但侵染能力仍有所下降。这些结果表明MgCdc42与Chm1在稻瘟病菌中具有密切的功能相关性,组成一条MgCdc42-Chm1信号通路调控稻瘟病菌分生孢子形态等极性生长发育过程,而且Chm1并不是MgCdc42下游唯一的效应因子,MgCdc42可能通过多条的信号途径来调控稻瘟病菌各个不同阶段的生长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