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绘画与音乐的比较研究

来源 :四川美术学院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muspac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20世纪,工业化的社会逐步走向成熟,伴随着知识的进步科技也日新月异的发展。当时的艺术家们同社会其它人员一样,深深的受到了社会巨变的影响。他们以实际行动应对世界结构的变换,秉承现代主义的精神,对形式高度关注,以追求艺术原则和元素本身的内省。绘画与音乐之所以能够打动人,能够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可以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这种“临场感”使观众好似亲临现场,从“旁观者”变为“见证者”。“临场感”是80年代随遥控作业的需要而提出的与交互技术密切相关的新概念,可以理解为通过某一种方法实现观看者的在场,这个概念在诸多领域都有使用。在艺术中营造临场感,便是使观者在观看艺术作品的同时,感受到自己的在场,而不是聆听作者的复述,这是任何艺术形式都应拥有的特点。一个优秀的艺术作品,打动我们的一定不是画面中那几个瓶瓶罐罐,也一定不是那些本身并无意义的音符。而是画面中营造的氛围,音乐中流动的情感。这种临场感,在绘画与音乐中都广泛的存在,很多人可能描述的不同,但他们都具有同样的内核。音乐艺术与绘画艺术是对立统一的。二者虽属于不同的艺术形式,但是本质相通。十九世纪后半叶,现代摄影技术的进步影响了艺术家和观众的观看方式。在那时印象派艺术家已经明白,我们看事物的方法,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这种观看方式是一种复合形态的观看,所谓复合形态,就是指并不仅仅只有眼睛在观看。我们的观看受制于情感、想象、记忆以及我们所处的环境。二十世纪初期,勋伯格在现代音乐中对于节奏和旋律的重新认识,启发了康定斯基一批先锋艺术家,从一个新的视角去理解绘画,极大的丰富了绘画的表现性。在之前的历史时期中,绘画与音乐并没有直接的交流,而表现主义时期的音乐却具有很多同时期绘画作品的特征,表现主义绘画是指艺术家将独特的内心感受以高度个人化的方式表现出来。而表现主义时期的音乐作品不描写客观也不使用象征,而是直接表达人类的精神体验,将作曲家所感受的精神世界展现在听众面前。这一表现方式与表现主义绘画不谋而合。20世纪中旬,约翰·凯奇推进了勋伯格的艺术观点。他觉得无声也属于音乐,没有“无声”,音符本身就变得没有意义,因为位于音符之间的便是无声,是无声链接了音符与音符。凯奇的学生谭盾不仅仅拓宽了音乐的表现形式,更是模糊了音乐这一艺术形式的边界,约翰凯奇与谭盾的音乐实验已经跳脱了传统音乐领域的束缚,上升为艺术本身。可以说在历史中绘画与音乐始终是紧密相连并相互影响的。音乐的学习可以帮助绘画学习更全面的理解艺术,反之亦然。音乐的发展在以往重要的历史时期中对绘画起到了推动与启发的作用,而在我们现在的学习中却是处于一种缺席的状态。同样绘画在音乐教育也是处于失位,这样将两种内核十分接近的艺术形式割裂的来看,并不利于全面而完整的体会“艺术”这一宽广的概念。
其他文献
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规模迅速扩大,招生人数大幅增加,然而生源质量却逐年下滑,多为初中阶段或高中阶段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针对这种变化,我们必须调整心态,针对学生特点,找
核心提示$$ 海南岛拥有得天独厚海岛资源,又有着天涯海角、鹿回头等深厚爱情文化,经过多年市场培育,已经成为国内蜜月游、婚纱摄影热门目的地。$$ 在分享着这一旅游新经济
报纸
通过对现有的卫星移动通信系统星间链路的分析发现 ,不但卫星移动通信系统星间链路的指向具有周期性变化的特性 ,而且星间链路的相对距离也在周期性变化。这种星间链路指向的
检验鉴定视听资料是否被人为编辑改动,是目前我国刑事技术领域中的重点研究课题。本文研讨了视听资料的磁学特性和"磁编改痕迹"的概念,探索了这些特性和概念在视听资料刑事检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了新的教学策略,它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持续发展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转变学习方法,提倡自主、合
<正>在山东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组织的古村镇调查中,一处具有典型的明清时期北方民居特色的建筑群的发现令人为之一振。李家疃村位于淄博市周村区王村镇东南3公里处,与济南
期刊
六朝文化是以六朝京都建康为中心而形成的地域文化 ,它与六朝所处的时代特征密切相关。六朝是政治动荡时代 ,门阀政治由形成、鼎盛而走向衰落 ,阶级关系呈现出多层次多结构的
校园欺凌是当前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焦点话题,也是校园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建设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基于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2015年调查数据,本文重点考察我国北京、上海、
我国广播电视媒体自诞生以来,经历了重重改革,现在形成了一系列的现代新闻的传播理念适用于所有媒体:时效意识,现场意识,受众意识,策划意识,品牌意识,互动意识。特别是时效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