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过去数十年来,任务型教学法已成为语言课程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英语课程标准》提出我国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要求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英语课程标准》明确倡导“任务型教学”,“任务型教学”是一种以应用为动力、以应用为目的、以应用为核心的有效教学途径。Nunan认为,任务是一项以意义为中心的活动,它使学习者使用目的语参与到理解、处理、输出(或)互动中。Richards认为,任务需要有一个特定的目标或需要通过运用语言来完成。P. Shehan综合分析了多位语言教育学家对任务的界定后,提出了自己的理解。他明确提出,任务就是这样的活动:意义是最重要的;学习者不是只重复他人的话;与真实世界的类似活动有一定的关联;任务完成具有优先性;评价任务是否完成要看有没有一个结果。在教学研究过程中,笔者选择阅读课作任务型教学的研究。英语在我国是一门外语,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离开了课堂,或特定的学习环境,很少有机会用英语去交流,更不用说和英语作为母语的人们去交流,而阅读就成为学生获得语言知识的主要渠道。在阅读这一复杂的信息处理过程中,作者将所要表达的信息传达给读者。英语阅读教学在英语教学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它不仅仅为学生提供阅读材料,而且应具有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功能。而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是中学英语课堂教学实践的核心,也是外语学科素质教育问题的关键。本论文从任务型教学理论的历史起源、理论依据和中学英语阅读课堂教学实践入手,通过数据调查等多种形式,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任务型教学的意义、作用、实施方法和原则。笔者从阅读前任务(目的在于引起学生对阅读材料的兴趣)、阅读中任务(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阅读后任务(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输出能力和运用目标语处理现实问题的能力)等三方面研究了如何培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临河一中高一17班学生参与了这项研究。四个月当中他们使用现行教材和一些难度适中的阅读材料,参与任务型教学活动。每次的任务皆采用分组讨论进行,四到五人组成一个小组。采用测试卷,调查,访谈,及对学生在教室内行为表现的观察等方法验证了实验结果。论文研究结果显示:在任务型阅读教学中设计适当的任务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技能。最终在实验之后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