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行教学中机组资源管理模式应用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g_moth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国至今,随着我国科技的不断进步,我空军战斗力也在不断提升。但战斗力的提升也伴随着大量事故的发生。2008年,空军对所有飞行部队进行了事故分析,由于飞行员操纵错误导致的飞行事故占总事故的60%以上,而余下的40%机械问题中,由于人为维护不当造成的事故也占55%。也就是说人为差错占据了飞行事故中的绝大部分因素。也就是说飞行事故多发生在“人”的身上。这也是令空军首长比较挠头的事情。综观全世界的飞行事故中,绝大部分也都是人为责任。但1990年以来,民航的人为责任事故率直线下降,其原因就是民航系统普及机组资源管理后取得的效果。但是,民航飞行与空军飞行的目的不同,不能通过直接引用的方式引进我军。民航的飞行,是尽一切可能保证飞行安全,不需要飞行员不断突破自我;而部队的飞行是要不断的突破安全底线,提高飞行员的飞行技术,以适应现代化的战争。对于飞行员来说,提高飞行技术和保证飞行安全是矛盾的,如超低空飞行、特技飞行。所以,部队的机组资源管理应该是要重点要在如何保证安全的基础上提高飞行技术。2008年末,空军决策层决心降低事故发生率,通过国内民航引进国际上的机组资源管理后大幅度降低事故率的事例,决定将机组资源管理引入空军。由于民航与部队飞行的差异性,首长决定先选定运输、轰炸部队进行机组资源管理推广。又由于我院是培养运输、轰炸飞行员的源头,特命我飞行学院为试点单位,以飞行教员为主体研究并逐步推行适应部队飞行人员的机组资源管理,并通过机组资源管理的应用减少人为差错,进而在保证飞行安全的基础上,提高飞行员的飞行技术。在引进机组资源管理后,我们从思想上改变了对人犯错误的理解。从批评惩罚改变为人都会犯错误,应该通过其他的手段减少错误的发生。改进了思想观念后,通过飞行教学中的三个阶段:地面预习阶段、空中飞行阶段、飞行后讲评阶段研究并实施相关内容。还制作了相关的工具。通过体面预习阶段工具运用和考试体制改革措施,改善了学员学习飞行的心态,学员从“要我飞行”转变为“我要飞行”。空中教学阶段,通过研究和改善教学员座舱交流和处境意识培养,提高了学员的飞行技术。飞行后讲评阶段,通过制定规范,规定时间和内容约束教学员的日程安排,对当日的情况进行讲评并对下一飞行日提出要求,为提高技术进行了总结,并对下一飞行日的飞行提出要求。对飞行员的心理训练中,着重飞行学员的特殊情况心理训练的培训和研究,通过模拟机、制定特情操作手册、空中模拟特情实际演练等方法,培养学员的特殊情况处置能力,让学员能在空中出现特殊情况时,冷静处理,保证飞行安全。5年来,在研究并应用的过程中,我飞行学院顺利保证飞行安全。学员在一次夜航训练中出现特情,短短的几秒内,学员在飞机失去动力后把飞机对向无人区,实施跳伞,并成功生还。虽然我们不希望出现特情,但在特情出现后能够正确处置是日常积累的结果。下一步还要将我们的成果和工具推广到部队,希望他们取得更好的效果。
其他文献
对企业进行价值评估,有利于投资者和债权人更清楚地了解公司的状况,有利于确定股票的内在价值波动的规律和趋势,有利于为理性投资者的投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有利于为企业管理
陈独秀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他作为近代中国革命的先驱,用自己独特的眼光,关注着当时青年一代的成长。在五四运动时期,陈独秀认
由于审计行业的低透明度,审计市场存在着严重的委托代理问题及信息不对称问题,这些问题使得证券市场中的诸多审计失败案件令人震惊,却又意料之中。为了保护投资者的利益,我们急需
充分发挥会计监督职能,对企业各项业务活动规范管理,发挥着重要的监督制约作用。本文结合会计实践经验对当前企业会计监督中出现的一些缺陷做了深入的探讨,然后对现代企业会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共同的精神财富,公共图书馆是文化传承的重要部门,对拯救、保护、宣传、推广非遗知识有着重要的责任。文章就在传统文献服务基础上,以广州图书馆为
研究目的:梳理当前国际上海外耕地投资的基本状况,为中国粮食安全与耕地保护战略提供参考。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研究结果:海外耕地投资的主要驱动因素是保障粮食安全及获得
驾驶员疲劳驾驶是引发交通事故的一个重要原因。针对驾驶疲劳检测算法运算复杂、视频图像数据量大的特点,设计了基于瞳孔几何特征的疲劳驾驶检测嵌入式系统。系统以TI公司的D
随着手机应用软件的普及,大部分的智能手机用户对于手机的商务功能有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使用手机进行邮件处理的功能,因此通过手机终端收发电子邮件的移动邮件业务应运而生。本
实行土地用途分区管制是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土地资源的重要手段 ,为适应土地用途管制的需要 ,从经济学、生态学、规划学、法学角度系统深入的分析了土地用途分区管制的理论基
研究目的:弥补已有土地整理项目效益评价中"绩效"概念界定以及评价方法的不足,尝试界定土地整理项目绩效内涵,构建土地整理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实证研究。研究方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