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通过连续无创血压监测方法,coload下在不同时间点对腰硬联合麻醉下择期行剖宫产手术的患者静脉注射甲氧明,观察产妇血液动力学变化以及对胎儿脐动脉血气值的影响,探寻腰硬联合麻醉下择期剖宫产手术中使用甲氧明防治产妇低血压的最佳用药时机。 方法: 本研究已获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选择本院2014年6月至2014年10月在腰硬联合麻醉下,择期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手术患者90例,ASA分级Ⅰ~Ⅱ级,年龄22~35岁、身高155~172cm、体重55~80kg、孕37~41周单胎头位初产妇,心肺功能无明显异常,无糖尿病或妊娠期糖尿病,无心脏病及其他产科并发症(如前置胎盘、胎盘早剥等),无神经、精神病史,无胎儿先天畸形或高危,无椎管内麻醉禁忌症。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3组(n=30)。所有患者均不给予术前用药。入室后常规监测心率(HR)、连续无创实时动脉压(SAP、DA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以及心电图(ECG)。在右上肢开放静脉维持液体输注,腰硬联合麻醉开始即刻以20ml/min的输液速度快速输注羟乙基淀粉。选择L3-4行腰硬联合麻醉,Ⅰ组在蛛网膜下腔注入局麻药后即刻从静脉缓慢注射甲氧明0.02mg/kg(甲氧明10mg稀释到20ml),Ⅱ组在蛛网膜下腔注入局麻药后1min时从静脉缓慢注射甲氧明0.02mg/kg,Ⅲ组在蛛网膜下腔注入局麻药后出现无创实时动脉收缩压(SAP)下降达基础值10%时立即从静脉缓慢注射甲氧明0.02mg/kg,如腰麻后10min内未有血压下降超过10%者排除在外。如上述处理后仍出现低血压(低于基础值的20%),再静脉注射甲氧明1~2mg。如果血压高于基础值的20%,静脉注射尼卡地平0.1mg。如果产妇出现心动过缓即HR<60次/分,则立即从静脉注射阿托品0.25~0.5mg。记录腰麻前(T0),腰麻后1min(T1),2min(T2),3min(T3),5min(T4),10min(T5),15min(T6)时HR、SAP、DAP以及三组新生儿脐动脉血气值的分析和1min、5min时的Apgar评分,记录三组高血压(收缩压高于基础值10%)、低血压发生率,术中产妇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情况。 结果: 1.三组一般情况(年龄、身高、体重、孕周)、术中输液总量、出血量、尿量、新生儿血气分析结果以及 Apgar评分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①SAP比较情况:组内:Ⅰ组T1、T2、T4这三个时间点与T0相比较,Ⅲ组在T2时间点与T0相比较,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SAP波动较小,T1~T6各时间点与T0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T1时,Ⅱ组、Ⅲ组与Ⅰ组相比, T2时Ⅲ组与Ⅰ组、Ⅱ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②DAP比较情况:组内:Ⅰ组 T1、T4时间点与 T0相比,Ⅲ组 T2时间点与T0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 DAP波动较小,T1~T6各时间点与T0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T1时Ⅱ组、Ⅲ组与Ⅰ组相比, T2时Ⅲ组与Ⅰ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③HR比较情况:组内:Ⅰ组在T1~T4与T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T2~T4与T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在T2~T4与T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T1时间点,Ⅱ组、Ⅲ组与Ⅰ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不良反应Ⅰ组、Ⅱ组产妇恶心、呕吐和低血压的发生率较Ⅲ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高血压的发生率较Ⅱ组、Ⅲ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腰硬联合麻醉下择期剖宫产手术中,腰麻后1min时静脉注射小剂量甲氧明0.02mg/kg对母婴影响更小,是使用甲氧明防治产妇低血压的最佳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