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对本市一家综合性医院近两年临床分离出的肺炎克雷伯菌的临床分布和耐药性进行分析,研究AmpC酶及碳青霉烯酶的基因型。 方法: 分析本市一家综合性医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临床分离的无重复的747株肺炎克雷伯菌,对临床分离出的肺炎克雷伯菌采用VITEK-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菌种鉴定;分离出的产ESBLs菌株采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推荐的ESBLs筛选和表型确证试验进行操作;采用K-B纸片琼脂扩散法对所测细菌进行药敏试验,用WHONET5.6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对于用头孢西丁初筛试验测得的205株产AmpC酶肺炎克雷伯菌,采用改良三维试验检测AmpC酶,用聚合酶链(PCR)反应,确定AmpC酶的基因型。采用K-B法药敏试验筛选出的10株耐碳青霉烯的肺炎克雷伯菌,用改良Hodge试验检测这些菌株产碳青霉烯酶的表型,用聚合酶链(PCR)反应,确定碳青霉烯酶的基因型。 结果: 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临床共分离出肺炎克雷伯菌747株,其中临床分布前3位的科室分别为呼吸内科(42.4%),重症医学科(21.7%),泌尿外科(8.2%),标本的来源均以痰液中的构成比最高。本研究中的747株肺炎克雷伯菌中通过产ESBLs菌株筛选试验有317株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通过表型确证试验317株(100%)均为产ESBLs株;747株肺炎克雷伯菌中共分离出430株非产ESBLs的肺炎克雷伯菌。药敏结果显示:本分析中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比较,产 ESBLs的耐药率高于非产 ESBLs。产 ESBLs菌株对阿米卡星、左氧氟沙星、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和β-内酰胺酶抑制剂类药物耐药率均较低分别为17.4%、20.1%、0、0、34.3%,而对头孢呋辛、头孢曲松、头孢他啶和头孢噻肟等二、三代头孢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高于80%,分别为89.4%、88.9%、83.7%、88.9%。产ESBLs菌株与非产ESBLs菌株对阿米卡星、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氨苄西林的耐药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其他16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由初筛试验筛选出的205株产 AmpC酶的肺炎克雷伯菌通过改良三维试验测得58株为 AmpC酶菌株,经PCR扩增这58株均为产AmpC酶。本研究检测出10株耐碳青霉烯的肺炎克雷伯菌,这些菌株除对阿米卡星敏感外,对其他药物均耐药;用改良 Hodge试验检测有9株肺炎克雷伯菌均产碳青霉烯酶,经PCR扩增显示这9株为产KPC基因型。 结论: 该综合性医院临床分离出的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现象比较严重;其中产ESBLs菌株的耐药性均高于非产ESBLs菌株;进行细菌的耐药性监测对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具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并应加强对产ESBLs菌株和耐碳青霉烯类菌株的监测,有效控制产ESBLs菌株和耐碳青霉烯类菌株的散播以及耐药基因的传播。产AmpC酶和产KPC酶的肺炎克雷伯菌菌株的出现给临床治疗带来很大困难。